空调、电扇还是冰箱?解读限购令

标签:
杂谈 |
本次调控的时间点没有任何悬念,两会之前必出新政策,否则就目前楼市的火爆形势,高层没法交待,历次调控积累的政府信用将破产。
但是出来这个号称国八条的第三轮新政策,其实水平很差。
这不是个治本的政策,甚至连标都治疗不了,透过这个政策,只能让人看到本届内阁的无能。
要解决中国房地产的问题,必须从钱、地和保障房三方面入手,可是我们仔细看看这个八条,关键的三个问题上还是语焉不详。货币的问题可能需要金融政策,不是单纯房地产政策就能明确。可是在土地出让方式和囤地不开发方面还是老调子;至于保障房,到现在没有个比例或者足够硬的措施,所以调控了这么多年,长远的效果根本就是一个烂字。
国八条的核心在于限购,其他二手房的税增加会对二手房主形成一定冲击,二套房利率提高也会形成一定阻碍,房产税也有一定的心理作用,但最关键的还是不准买的限购令。
总体来看,无非三种结果:用一个形象一点的比喻就是空调、风扇和冰箱。
空调就是调控成空,如去年一样,地方政府无人执行,楼市依旧按照上涨的规律运作,这是开发商最希望看到的。当然,空调将导致后边更严厉的政策。
风扇就是刮了阵风,也起了作用,但时间和效果有限,楼市整体热度还是不减,只是有了风,有了空气流动,让人不闷热了,这样既能对上边有个交代,又不影响政绩和GDP,所以这是地方政府最希望的效果。
冰箱则意味着过热的楼市被冻住,大幅度降温,成交冷落,销售困难,价格僵住,有些开发商资金压力渐渐增大,这是中央政府希望的,却也是地方政府最不希望的。
让我们来看看过去的一些经验:在2010年10月实施限购令的城市中,只有南京、深圳和福州三个城市涉及到了存量限购,其他城市都是增量,而就是这三个城市,其四季度的成交量表现却是差异极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南京就是空调,深圳的11月是电扇,而福州的12月则成了冰箱。
而在政策相对严格但又有一定弹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一定会审时度势,来根据自身利益决定执行的严格度。青岛这一轮之所以行动如此之快,当然与去年一、二轮调控不作为有关,估计是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压力了,所以这第三轮就成了急先锋。
所以,2011年,在一定程度上,房价不是总经理说了算,也不是总理说了算,而是市长说了算。
地方政府本身也有两个利益点,一个就是高价卖地和税收等,这都需要地产市场火爆,否则招商都难。但还有一个就是乌纱帽的问题,以往历次调控都落空,就在于此。因为全国至今没有一个科级干部因为房价控制不力而倒台。而自胡董事长和温CEO上台八年来,只有两次是比较成功的做到了雷厉风行,就是控制非典和山西煤改,这两次都是以大量乌纱帽落地为代价的,可怜的学农同志两次都赶上了。
本次如果在处理官员上还如同上次一样,那么调控无非就是风扇甚至空调的效果,而如果对执行官员动了真格的,很可能就是冰箱的效果。
所以,这一轮调控,没有什么比执行更关键的东西,而这,要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博弈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