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想买房该注意哪些?
(2010-09-30 08:59:46)
标签:
杂谈 |
首先的一个问题是量力而行,不要一次到位千金压顶。
大家都熟悉的中美两国两个老太一个贷款、一个不贷款买房的故事到了今天,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不同的结局:中国房价暴涨,老太到去世那天也买不上房了;美国老太则因为金融危机破产,房子被银行收回,人被赶出来。这个残酷的事实说明:买房太落后不行,太超前也不行。
不要想一口吃成胖子,前两天有个朋友要买房,算算总价120万,准备首付两成,贷款近百万,三十年还清,算算加利息总共还款200万左右,真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即便是在通货膨胀的今天,作为一对二十来岁的小夫妻,给自己背上200万的沉重债务。而且你敢贷,银行就敢放。银行可以对自己不负责任,可是你要对自己尤其是对家庭负责任。
试想在未来数年里,你失业了怎么办?家里出了变故了怎么办?楼市出现大转折了怎么办?说着说着,新政策又来了,现在没有首付两成了。
第二,现在传讯手段非常多,你要买房的话下功夫查查资料,
当今时代,楼盘资料的获得非常方便和便捷的,而你买个房子,现在青岛市区来讲,一套小的房子也至少60万,基本上是人生最大的一笔消费或者开支,所以你为这个房子下很多功夫是值得的,我们很多女同志几百块钱的衣服都要挑挑选选,其实那个东西省来省去也没多少钱。我们还看到房展会上这么多辛辛苦苦领一个几块钱的纪念品,但是落实到几十万的房子,没有人很关心这个,真让人觉得很奇怪。我的朋友也是这样,问他这个不知道,那个不知道,我说你什么也不知道你买什么房子?这是中国人的一种习惯,就是懒于学习,学习主动性比较差。
如果你在房子上采取这种态度的话,你会吃亏很大的。说白了,开发商很强势的,它会有很多的信息不对称。或者说很多方面开发商也没办法掌握,因为万科的房子不是万科造的,中海的房子不是中海造的,是建筑商做的,还有设计方、景观方、监理方、物业方等等,出了问题很多时候它自己也没法控制。如果你自己不去下功夫研究的话,吃亏的几率会大一些。不是说你花更多的钱买了名牌开发商的房子就会不出问题,它也会出问题,而且出问题的频率不比小开发商的频率低。
第三个关键点是你要亲自去看这个要买的房子。
为什么呢?因为房子是你住的,是典型的体验式商品。而且你住几年,甚至几十年,如果你对周边,你对这个房子和楼盘都不了解,你就稀里糊涂的买了。等你住进去,一体验就会发现问题,这儿怎么污染比较严重?怎么配套不足?怎么楼间距这么小?怎么公摊这么大?一会儿这儿出问题,一会儿那儿出问题,就是花钱买不舒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是交通的问题,原来觉得这个房子挺便宜,上班了,住进去一看,完了,坐公交车要走20分钟,很多这样的楼盘,你买了之后就会后悔,你要多去几趟。不要收房了才到小区来看一下,这样你会挨老婆骂的。
今年下雨多是看房的一个好机会,因为很多的房子,尤其是二手房,这样的天气会露出原形来。所以下雨天要多看房,大晴天你看这个房子很好,你搬进去一住就坏了。如果下雨天的话,你就天天抗洪吧。所以你要多下功夫的话就避免这个情况了。如果一个楼盘有共性的不足或者问题,你上网一搜都会出现了。这就是网络时代的好处,你为什么不用呢?
最后一点就是不要急着跟风。
中国人有一个毛病—跟风,干什么都跟风,看人家干这个马上也干,看人家买房子,马上也去买。有两个时间不要买,这一个是涨得非常快的时候,大家疯抢的时候不要买。这个时候说明调控政策要来了,等着调控政策以后再买;再就是房子卖不动的情况下,那个时候不要买。08年10月份,当时一个老太太来问我,她说想在尚东区买个养老房,值不值得出手?我说那个房子半年卖不动了,很可能会出现价格变动,你可以静观待变。还好一个半月以后青建76折开始放货了,老太太基本上省了十几万,还是比较幸运的,当然这样的情况很少的,但在目前房价高涨的情况下,也要冷静,所以你要关注政策。其他的情况下你可以把上述的这些情况摸清楚再出手也不晚。
总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一个买房者,如果金多,知识少些无所谓;如果金少,就让知识来补吧。摊上这样一个什么都不确定、谁都不负责的时代,只能靠自己给自己打灯笼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