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被称为镶着金边的大抹布,城市南北之间的资源相差悬殊,所以凡来青之巨头大鳄,无不窥视市南与崂山之前海一线,希望能从中拿下一块弹丸之地,来实现地标工程及滚滚利润。
而总结起来,目前已经进入的诸多外来开发商在沿海黄金地段的拿地方式无非以下四类,尤其耐人寻味的是,同样的地段,后三种方式拿到的价格往往不到第一种的零头。
一是强行进入夺取地王。
这个除了中海于2007年9月惊天一拍以8350元夺得市北地王之外,主要高潮出现在2009年底到2010年上半年,体现为四大地王:
2009年11月,华润以单价9000元,总价67亿夺得市南山东路潜院地块,是为青岛总价地王;
2010年1月,浙江绿城以单价17800元,总价40亿夺得市南原法院地块,是为青岛单价地王;
2010年3月,北京远洋以单价19500元,总价16亿夺得市南工人疗养院地块,刷新青岛单价地王;
2010年5月,山东中润以单价33900元,总价11亿夺得市南海军博物馆地块,再次刷新青岛单价地王。
这是最惹人眼球的一种方式,也是成本最高的路子。基本上这些地块做出的项目,土地成本在价格体系中所占比例会达到甚至超过50%,这在青岛楼盘的比例中是很高的,尤其是与周边其他方式拿地的企业相比,基本是几倍的价格,这使其尚未进入市场,就背负了沉重包袱,在竞争中先失一招。
二是寻求本地企业合作。
比如万邦与本地企业合作,以较低价格拿下湛山宾馆改造项目,是为今日之万邦中心,目前其住宅销售价格达到3万元;
上海世茂(80%股份)与青岛城投联手合作,以单价4250元,总价9亿摘得东海路原建委地块;
中化方兴(50%股份)与青岛城投联手合作,以较低价格拿下篮湾海港城地块。
中广核亦低调参与被鲁商中心包围的泰山基业大厦项目。
这样的合作既能便宜拿地,又能借助合作伙伴避免初来乍到的陌生之惑,只要合作方之间不出现纠纷,能分好利润,可以说是一条很好的路子。
三是收购本地无力开发地块。
既然是收购,就有个互相的问题,本地企业也有收购外地企业项目之案例。
本地汽车销售企业福日收下浪潮集团原有之股份成为独家开发变浪潮名人广场为万丽海景,其号称总投资10亿,而总销售要远超此数。
本地海信地产以较低成本收购鲁能领袖城并更名麦岛金岸,又延伸出目前的天玺,成为目前海信地产的支柱项目。
而外地收购本地主要是:
2007年,鲁商以总价7.5亿收购中房乾豪全部股份,进入香港中路黄金地段;
2008年,中铁置业以比较低的成本,收购中金渝能相关股份,控股青岛中心项目;
2008年,台湾远雄以较低成本收购鼎盛时代项目进入香港中路,是为远雄国际广场;
这样的进入方式基本上要经过比较艰苦的摸底和谈判,查清楚没有后顾之忧,看好了掏钱买下,如果能改改规划更好,基本上成本便宜,操作也简单。
四是参与拆迁改造
2006年,和记黄埔通过小港改造变身晓港名城,其时总地价26亿,楼面地价不过2300元;
2009年,鲁商以住宅地价6180元、商业地价7280元,总价50亿商通过燕儿岛改造进入市南最黄金地块;
2007年,上实通过啤酒城改造进入崂山沿海黄金地段,2009年开发海上海项目,均价26000元。
这些更多类似于政府招商引资的项目,好处是政府会非常配合你走程序,难点在于拆迁补偿钉子户之类,操作周期容易拉长,但总体来说,成本容易控制。
总体看来,外来的主只要有钱,以低价来青岛占段金边不是很难的事。看看这些案例就知道,他们中有的聪明,有的灵活,有的无奈,有的却很傻大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