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人间 青岛的蜗族和蚁族

标签:
杂谈 |
同事老Y最近找我讨论了下一步的住房投资计划。老Y是四方某村土著,原有几间破瓦房的。去年拆迁一下分三套,眼见快交房了,老Y面对数百万资产,情绪极高,每次见我必问地产,经过钻研,目前对楼市装修、居住、出租众多行情很是清楚,简直半个专家。
朋友小D就没那么幸运了,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收入不到2000,自己在市南某角落找了个所谓公寓,他们公司那如铁石般心肠的领导去看后差点掉泪,因为这个房子只有4平多点,人缩在里面确如蝼蚁。
应该说,这两个人就是青岛本地蜗族和蚁族的缩影。那么何为本地的蜗族和蚁族?
以07年青岛两改启动时计,青岛大约有3万户居民存在着住房困难的问题,如果再算上城中村,则比例还要更多。很多家庭上演了几代人住一个套一房子的局促拥挤生活史。这部分居民可以算算传统意义上的蜗居一族。
青岛每年都有数万大学生留在这个城市或者从外地过来,连知名的海大都有老师自豪宣称70%的毕业生留青,想像一下其他学校的比例自然是更高了。在大学生泛滥的年代,又是高考第一大省的最具吸引力城市,青岛自然会有山东其他地方来青的学生蜂拥而入,这些一般都是二三流院校的学生成为这个城市的蚁族。
这两个群体在居住上原来有些类似,如今差别却是天上人间,那么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其中最关键的是就是自07年以来启动的大约70个左右的两改项目,众多原来的老居民获得了政府方面的补偿,尤其是城中村,由于原来平房及院所占得地皮大,拆迁容易,使开发商和政府更有动力来。于是村民们充分享受了飞速的土地增值,基本都迈入百万富人之列。老市民则要差很多,最多只能补偿到45平,但是如果能想点办法比如分户之类,也能获得一杯羹,和这个城市一样把房子更新换代。
而蚁族则差很多了,这个城市的白领一族是他们的选择,而工资确实不高,面对日益飙升的房价,除了家底厚实点的帮忙垫上首付,或者能熬到5年以上的户口和35岁的年龄,然后要靠运气申请一套拆迁户和公务员挑剩下来的保障房外,其他的选择似乎只能是先做蚁族。
而且随着本地两改项目大量的完成,这两个群体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所以对于他们两人,我很诚恳的建议,小D明年去老Y那里租个单间。我诚恳的希望一步登天的老Y能给个八折,他表示要先做老婆的思想工作及看看将来的物业税如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