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后羞煞人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标签:
杂谈 |
大树是景观绿化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南方四季常绿,树木生长快,也是非常有利于做景观的。当然这也增加了移植成本。房子是生活的载体,但钢筋水泥恰恰是没有生命的东西,那么靠什么来让楼盘有勃勃生机呢?当然是有生命的植物,而大树又是植物绿化的代表。所以,去看深圳楼盘里的那些两个人联手都抱不过来的百年大树,常常让你惊叹,开发商真舍得用心,也真舍得砸钱。这些百年的生命体相伴你左右,让你感觉到不是住在一个新盘里,而是回归故园的感受。因为从生物进化的意义上讲,人类远古的家就是大树。
而看看青岛的开发商和楼盘,差距之大简直让人鄙视。不要说移植大树,就是连原来楼盘上具有的树木都不能保护好,百忍亲眼所见,很多楼盘里原有的大树,一杀了之,简直暴殄天物。其实这不但是个人文情怀的概念,而且是个节省成本的问题,借用原来的大树做楼盘的绿化。只是这些工作需要开发商和设计方、建筑施工方协调,必要时进行移植和维护就可以了。要知道,龙湖进军北京前,先做了一大片苗圃来培养绿化所需的各种植物。星河湾把土都换一遍,跑到南半球移植400年的珍稀古木。而青岛的企业呢?
青岛某知名伟字头开发商,在做李村几个项目时,里面的众多雪松等大树基本一扫而光。而最惨的百年杨树,居然在房屋建成后又惨遭毒手,让人看不到企业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青岛某知名百字头开发商,原来在做四方某盘时,还知道保护雪松。而后做北岭山楼盘时,十几棵大树几乎杀尽,只剩下一棵。再到做虎山下楼盘时,成片的树林一扫而光,可谓片甲不留,真是糟蹋了那个好地方。人家是越做越进步,这个企业是越做越退步,这样下去,该企业离退出市场也不远了。
只有广华海岸阳光等个别楼盘能保留原有大树,算是为本地企业赢得一点面子。引用一句老话,真可谓树的遭遇犹如此,做地产的这些人何以堪。
附录:万科的做法
王石在《徘徊的灵魂》一书中提到万科的三步曲。
1990年代,万科在沈阳开发紫金苑项目,宗地上有两棵大树,原计划要保留下来。可是缺乏保护经验,一不留神,承建单位嫌麻烦,把树砍了,让王石很恼火。
后来开发沈阳花园新城,宗地是有半个世纪历史的储煤厂,一批胸径30公分以上的大树,巨大的龙门吊……,老王叮嘱:都要留下来!吸取上一次的教训,万科的同事把树都画到设计平面图上,然后再交给承建单位。项目完工,树留下了,龙门吊却被认为有碍观瞻,当作破铜烂铁卖了!
经历失误和遗憾之后,天津万科开发“水晶城”时,不仅仅对原来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还对原有的人文景观进行延存:把制造玻璃的车间改造成会所,留下运输产品的铁轨……,美中不足的是,玻璃厂原来的三根烟囱不见了,因为没有这样的经验和技术来保存。
而东莞的运河东一号在项目现场精心保留了古树、厂房、烟囱等许多历史痕迹,并在老厂房中辟出足够场地兴建博物馆,展示许多现代社会难得一见的影像,对历史和城市的变迁有了一个尊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