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岛房价还能疯狂多久?

(2010-04-15 08:25:24)
标签:

杂谈

朋友在云霄路开了个饭馆,当然现在因为该地拆迁,已经关门了。

为了吸引客户,特推出一道成本菜,3元的土豆丝。

于是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有女白领天天中午来一个土豆丝一碗米饭。还有一群人来,一下点四个土豆丝。总之,土豆丝成了最欢迎的菜,当然,现在它已经12元了。

朋友于是感慨,做了这个行当才知道:所谓的青岛白领确实很穷;这样环境下的餐饮行业确实不好做。是呀,很多人虽然说是白领,收入其实也就两千上下,吃穿住用行不节俭点,怎么过活?而目前的情况是,随着高房租的盛行,很多餐饮门店已经关门了。

而这里要说的是,房地产行业不是一个创富的行业(所谓的炒房造富其实更多的是泡沫),它是一个依托其他行业发展而最后做收割者的行业。所以,判断一个城市有没有泡沫或者泡沫多大是取决于其他经济行业的收入的。如果这个城市的人收入都很低,那么它的地产泡沫是很容易破的。

而现在,中国地产行业的泡沫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年前大家还都指望政府能起点左右,因为总理说了:不行也得行。但很快事实证明:行也不行,就是不行。无论地价还是房价,都如同坐上火箭,一飞冲天。

而从两会后,从W总到各个部长,大家都如鸵鸟一般,把头扎到沙子里,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市场爱咋地就咋地吧,导致只有新华社几个媒体从业者出于责任心看不下去了,于是嚷嚷几句,写几篇评论,于大局也没什么关系,而喊完了不起作用,反而更增加恐慌心理,如两会一样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成了打酱油的,赶紧瞥清自己跟二套房首付60%没关系,那都是个别银行自己的事。为什么是自己的工作反而要逃避呢?因为害怕担把这个泡沫挤破的责任。有人说,银行如果真都这样了,房价会下来40%

很快,地方政府、开发商、炒房者、老百姓都看明白了,于是都冲进了楼市,因为钱太多,所以害怕贬值,因为房子少,政府又很暧昧,所以不怕短时间变天。

北京炒房的也害怕中心城区房价太高风险大,于是杀到了通州,让这个区域房价三个月时间里从一万蹿上了两万多。到了现在,大家又开始转战二线城市,于是天津、济南、青岛皆不能幸免。

开发商也一样,转战二线城市,以至于海军都要抓住机会把博物馆的地高价转让。

青岛房价还能疯狂多久?

                      拆迁揪人心

   青岛本地的拆迁更是制造恐慌的一大源头,这么多被动需求,再加上炒家疯狂,高价雇人几天几夜排队,八大湖炒成了八大关也就正常了。市内四区几万户的拆迁量,如此大的被动需求就产生了,对房价无疑是推波助澜。而政策房大给拆迁户和公务员的比公开审购的更多,更对涨价只起到杯水车薪的作用。

于是房子一天一个价格,天天上涨,以至于开发商都不敢报价了。在青岛本地,一年前最贵的房子只有3万,如今到了9万。普通区域的房子,继四方之后,李村房价直奔万元而去,而去年此时,不过才五六千的样子。而现在,城阳与即墨交界处的偏远地带的高层都六千起价了。而与之相同地段的独栋别墅也才七八千,如果把大的赠送面积也算上,可能也就是六千,同地段的高层和别墅一个价,也是从来没有的现象。

更为关键的是,大家都不安心工作或者创业了,一心只在炒作,都想通过这些方法的致富,这对一个城市甚至国家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扼杀。

如果这样炒下去,很快青岛市区的房子都会冲过一万,而到了那个时候,也许就是变天的时候,政府不干,市场自己也会干,到时就意味着灾难。

有人说08年股市从6100到了1600,不是也没什么事么?这个是不一样的。那时宏观上实体经济还不错,更为关键的是股市资金大多为自己所有,亏了自己也就认了,不涉及银行。就如海南的楼市,目前进场的一半多都是现金购房,炒家实力雄厚,跌也没关系。但青岛不一样,大多数楼盘的客户只有一成多一点的一次付清,十之八九的比例是贷款,而且贷款里的人十之七八选择的是最低首付,就是两成或者三成,而且这里面20多岁的年轻人比例很大,也就是说,即便这个首付,也是家里人帮着凑的。这样算起来,我们正好和海南相反,基本是三分之二的人是最大程度的利用了信贷的最大杠杆作用在买房子,这与美国次贷非常相似。所以,一旦提高首付,客户群马上就会消失大半。

打个比方说,而我们的地产业恰恰是个过山车的行业,你钓一条大鱼(买一套房子),要用钓竿(贷款杠杆)顺着拖才能让他顺利上岸,但当一个20多岁的生手(买房者)坐在忽上忽下的过山车上想把鱼(房价越高鱼越大)钓上来,只怕最大的可能是竿断鱼逃,而美国的危机大抵如此。只是,中国这些20来岁的年轻人,他们基本上没有吃过什么苦,现在一进入社会就发现如此残酷,集体的反应会如何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