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销售40亿
星河湾上海引来同行炮轰
无论是因为搭乘了上海这波豪宅热卖风也好,还是因其声势浩大的营销策划也罢,浦东星河湾一天销售40亿的业绩,不但刺痛了上海本土房地产商的神经,也引发了一场有关海派、粤派对星河湾认知的论战,背后暗藏的是两大利益体的明争暗斗。
酒过三巡,现场气氛骤热,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卫平聊性大起。觥筹交错间,宋卫平脸色泛红,说道:“在杭州,要说做高端住宅,我谁都不怕,就怕他黄文仔来。”
有关宋卫平和星河湾地产控股有限公司老板黄文仔,坊间总是有各种版本的小“故事”。当沪上某房产公司老总对时代周报记者讲起这个小插曲的时候,正值黄文仔带着他的“梦幻豪宅”星河湾搅得上海楼市风生水起之时。
8月8日,浦东星河湾高调开盘,320多套房一天就卖出了264套,销售额达40亿元,原先4.68万元/平方米的价格因抢购者众多,被哄抬至5万元/平方米。
这样的情形令上海业界瞠目。凭什么?星河湾项目处于上海浦东花木街道的边缘地区,并不在上海内环线内,但它的市场价格却高于绝大多数区位在内环线内的商品住宅,甚至一举超过了仁恒集团、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绿城中国等老牌房地产企业开发的精品楼盘。
海派:星河湾算不上豪宅
由星河湾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开发的浦东星河湾是其继广州、北京成功后,在上海推出的首个楼盘。该楼盘位于浦东花木板块,占地20余万平方米,主要由小高层组成,户型面积从220至600余平方米。星河湾一期推出322套房源,约95000平方米。
当年星河湾拿下该块地的过程,至今看来仍显得有点匪夷所思。
2006年7月,花木新民北块土地使用权转让招标公告公布,即刻引来星河湾、金地、华润、仁恒等知名地产企业围抢。当时星河湾报价42.4亿元仅位列第四,报价最高的金地集团出价达到59.89亿元,这让该地块成了当时惹人注目的地王。但直到整整一年后,政府才低调公布中标结果,花木地块为星河湾所得。结果一出,业界一片哗然,其他未中标企业也甚感不满。
花木板块周边的环境其实跟星河湾的格调极不搭界。目前该地块周边主要是错落分布的房龄超过10年的老房子,其中成交活跃的次新房社区有“上海绿城”、“爱家亚洲花园”等,均价皆不到2万元/平方米。
星河湾的销售速度对上海的开发商来说有些意料之外。“对于花木星河湾能卖出近5万元/平方米的好价钱,还真是看不懂,大概就是值个2万多元/平方米吧。”这也算得上是多位“海派”房地产人士对星河湾的评价。按星河湾当年的报价,此地块楼板价约为8000元/平方米。
星河湾开盘热卖不久,在搜房举办的豪宅品鉴会上,众海派代表人物齐聚汤臣一品会所,纵情指点上海各大代表性豪宅。春之声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大鸣率先炮轰星河湾:它的独特之处,就是在人们不盖豪宅的地方,拼命地投资,“但是它产生的风险是很大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星河湾一直以高端绿化设计为卖点,在浦东星河湾的园林中,一期所用的2400多棵大型乔木,直径均在30厘米以上,高度高于8米。这其中只有约50%为上海本地树种,其余都来自世界各地,据说最远的是来自伊拉克的银海枣。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副秘书长朱咏敏不但对星河湾热销不解,对星河湾移植的做法也表示不赞同,觉得没有任何意义。“星河湾是一个非常耀眼的贵妇人,好看不好玩的。”
中华两岸商机促进会理事长蔡为民则表示质疑:“星河湾的装修用材使用黑檀木,事实上黑檀木只是包皮而已,不是整块实木,但是星河湾的宣传有误导之嫌。”
蔡为民认为,浦东星河湾实际上就是把北京的星河湾照搬过来:“好的东西可以搬过来,但是好的景观搬不了。”蔡为民表示,像星河湾这种建材选用的方式,不具可持续性:“因为如果你稍微敏感一点,你会发现进了星河湾很扎眼。装修得如此富丽堂皇,那是暴发户喜欢的户型,所以很多广州人来买。而那些喜欢低调的真正的富豪是不会喜欢的。我觉得这个是策划上的一大败笔。”
但是蔡为民也承认星河湾在建材的选材、规划上面非常用心,“星河湾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它对于空间尺度的拿捏是相当好的,我认为它至少牺牲了一个楼层,把高度能够拉高。有钱人想要的那种尺度,能够在星河湾做一个比较好的呈现。”
上海乘星行行销服务机构总经理李晓也认为,星河湾做产品的能力非常强。即使如此,对星河湾标榜的“梦幻豪宅”,李晓还是进行了否认,“我觉得星河湾的企业发展策略像碧桂园。星河湾标榜自己是房地产界的劳斯莱斯,我认为它算不上真正的豪宅。”
粤派:老客户撬动上海市场
面对海派地产专家的攻击,粤派地产的专家颇有点抱不平,一场唇腔舌剑由此拉开。
“无论是产品也好,还是宣传手法也好,星河湾都比较奢华,是它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上海市场上分一杯羹的原因。”中原地产项目副总经理黄韬认为。
星河湾地产副总裁梁上燕正是上海星河湾项目得以热销的关键人物。2007年12月,梁上燕重新回归星河湾,就是和星河湾地产进军上海、在上海拿下花木地块有着直接的关系。梁上燕独树一帜却行之有效的销售模式和营销推广方式是星河湾成功的“秘籍”。
从5月1日起,星河湾就亮相房展。接着梁上燕请来了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分众传媒的总裁江南春,对星河湾销售人员进行了一场培训,为他们传授沟通技巧、营销理念。
没有想到,讲完课,江南春竟然也被星河湾的产品打动,带着老母亲到星河湾买了两套房。“星河湾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积累的高端客户,很多客户都成为星河湾这个品牌的建设者。”梁上燕说道。
8月4日一大早,广州、北京星河湾有购买意向的业主,与浦东星河湾的买家一起,通过远程视频,三地同时认筹。上海现场的买家受到广州、北京买家热情的刺激,“抢购”场面出现。“浦东星河湾在最初,就是利用广州、北京的老客户群体撬动了上海购买群体市场。”满堂红中国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龙斌说道。
这点从星河湾当日的开盘场面亦可见。8月8日早上,星河湾会所门口停满了名车,雷克萨斯、奔驰、法拉利、宝马、沃尔沃等新款名车扎堆出现。梁上燕在当日的销售现场,自称心情复杂,“很多从北京和广州飞来的买家,特别是一些星河湾的老业主都没能如愿买到房子。”
当然,产品过硬,也是星河湾拥有大批粉丝的原因。龙斌多次考察过星河湾在广州、北京的产品。他认为,星河湾能够成功是因为,“这么多年来,星河湾只在做同一类的产品,它的户型、园林、装修追求精致化,超出其他同类产品,这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客户群体。”
黄韬则认为,星河湾从来都是以项目带动品牌,产品上注重细节,是其独特的地方,如其豪华装修比较酒店化。从建筑到环境,真材实料,选用的材质一流。
“所有的产品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居住及其功能上,豪宅也有不同的做法,星河湾的一些细节抓得很好,并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因而获得了一部分人的认同。”龙斌说道。
上海营销战尚未结束
沪上多位专家不“和谐”之声,其实正是代表了游离在星河湾意向买家外的心声。如何让星河湾迎合更多买家的喜好,这也是星河湾这种粤派房企在做强项目之后,必须考虑的。
这一点,梁上燕亦有察觉。虽然梁上燕用“超乎想象”来形容星河湾在上海取得的成就,但她在首战告捷之夜并无睡意,星河湾在上海的营销战远没有结束。
8月15日,梁上燕又将焦点大片《建国大业》的剧组人员请到浦东星河湾,举行该片的南中国启动盛典,这个来自广州的开发商“用心、舍得、创新”打造出来的新楼盘,再成关注焦点。
梁上燕表示,星河湾是要做所在的城市里的城市名片。历经近十年的发展,星河湾已经完成了由广州到北京、上海的布局,接下来星河湾将启动的太原项目,则是其由本土到全国发展的新阶段。但从目前星河湾地产的战略来看,广州星河湾和北京星河湾已进入了品牌的成熟期,在上海仍处于开拓期。明年上海闵行区星河湾能否再创奇迹,对梁上燕来说是一个考验。
就连力捧星河湾的粤派专家黄韬也认为,星河湾是单项冠军,但在企业的品牌上跟万科、保利等房企比,还远远不及:“在经典豪宅的认识上还处在初级阶段,星河湾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但是蔡为民也承认星河湾在建材的选材、规划上面非常用心,“星河湾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它对于空间尺度的拿捏是相当好的,我认为它至少牺牲了一个楼层,把高度能够拉高。有钱人想要的那种尺度,能够在星河湾做一个比较好的呈现。”
上海乘星行行销服务机构总经理李晓也认为,星河湾做产品的能力非常强。即使如此,对星河湾标榜的“梦幻豪宅”,李晓还是进行了否认,“我觉得星河湾的企业发展策略像碧桂园。星河湾标榜自己是房地产界的劳斯莱斯,我认为它算不上真正的豪宅。”
粤派:老客户撬动上海市场
面对海派地产专家的攻击,粤派地产的专家颇有点抱不平,一场唇腔舌剑由此拉开。
“无论是产品也好,还是宣传手法也好,星河湾都比较奢华,是它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上海市场上分一杯羹的原因。”中原地产项目副总经理黄韬认为。
星河湾地产副总裁梁上燕正是上海星河湾项目得以热销的关键人物。2007年12月,梁上燕重新回归星河湾,就是和星河湾地产进军上海、在上海拿下花木地块有着直接的关系。梁上燕独树一帜却行之有效的销售模式和营销推广方式是星河湾成功的“秘籍”。
从5月1日起,星河湾就亮相房展。接着梁上燕请来了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分众传媒的总裁江南春,对星河湾销售人员进行了一场培训,为他们传授沟通技巧、营销理念。
没有想到,讲完课,江南春竟然也被星河湾的产品打动,带着老母亲到星河湾买了两套房。“星河湾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积累的高端客户,很多客户都成为星河湾这个品牌的建设者。”梁上燕说道。
8月4日一大早,广州、北京星河湾有购买意向的业主,与浦东星河湾的买家一起,通过远程视频,三地同时认筹。上海现场的买家受到广州、北京买家热情的刺激,“抢购”场面出现。“浦东星河湾在最初,就是利用广州、北京的老客户群体撬动了上海购买群体市场。”满堂红中国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龙斌说道。
这点从星河湾当日的开盘场面亦可见。8月8日早上,星河湾会所门口停满了名车,雷克萨斯、奔驰、法拉利、宝马、沃尔沃等新款名车扎堆出现。梁上燕在当日的销售现场,自称心情复杂,“很多从北京和广州飞来的买家,特别是一些星河湾的老业主都没能如愿买到房子。”
当然,产品过硬,也是星河湾拥有大批粉丝的原因。龙斌多次考察过星河湾在广州、北京的产品。他认为,星河湾能够成功是因为,“这么多年来,星河湾只在做同一类的产品,它的户型、园林、装修追求精致化,超出其他同类产品,这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客户群体。”
黄韬则认为,星河湾从来都是以项目带动品牌,产品上注重细节,是其独特的地方,如其豪华装修比较酒店化。从建筑到环境,真材实料,选用的材质一流。
“所有的产品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居住及其功能上,豪宅也有不同的做法,星河湾的一些细节抓得很好,并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因而获得了一部分人的认同。”龙斌说道。
上海营销战尚未结束
沪上多位专家不“和谐”之声,其实正是代表了游离在星河湾意向买家外的心声。如何让星河湾迎合更多买家的喜好,这也是星河湾这种粤派房企在做强项目之后,必须考虑的。
这一点,梁上燕亦有察觉。虽然梁上燕用“超乎想象”来形容星河湾在上海取得的成就,但她在首战告捷之夜并无睡意,星河湾在上海的营销战远没有结束。
8月15日,梁上燕又将焦点大片《建国大业》的剧组人员请到浦东星河湾,举行该片的南中国启动盛典,这个来自广州的开发商“用心、舍得、创新”打造出来的新楼盘,再成关注焦点。
梁上燕表示,星河湾是要做所在的城市里的城市名片。历经近十年的发展,星河湾已经完成了由广州到北京、上海的布局,接下来星河湾将启动的太原项目,则是其由本土到全国发展的新阶段。但从目前星河湾地产的战略来看,广州星河湾和北京星河湾已进入了品牌的成熟期,在上海仍处于开拓期。明年上海闵行区星河湾能否再创奇迹,对梁上燕来说是一个考验。
就连力捧星河湾的粤派专家黄韬也认为,星河湾是单项冠军,但在企业的品牌上跟万科、保利等房企比,还远远不及:“在经典豪宅的认识上还处在初级阶段,星河湾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就连力捧星河湾的粤派专家黄韬也认为,星河湾是单项冠军,但在企业的品牌上跟万科、保利等房企比,还远远不及:“在经典豪宅的认识上还处在初级阶段,星河湾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上海70亿新地王诞生
谁是最大的赢家?
中海笑了开头,能笑到结尾吗?
9月10日,中海地产将当前一轮房地产泡沫再次吹大。中海地产以70.06亿元的价格拿下上海普陀区长风6B、7C地块,长风6B、7C地块由两幅相邻地组成,总出让面积达到14.210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1.2637万平方米,楼板价22409元/平方米。一跃超过北京广渠门地块,成为中国新地王。
就在一年之前,去年9月,这块7C地块曾以16.053亿元的起拍价格挂牌,楼板价14364元/平方米,却因为市场低迷,惨遭流标。一年时间里,该地块溢价55亿元。
“地王战”央企又下一城
7月31日,上海土地市场推出54号经营性用地公告,涉及普陀、闵行、嘉定和松江四区的经营性用地5幅。其中,长风生态商务区在同一个标的中,推出了两幅住宅地块——6B(B6)地块和去年因高价惨遭流标的7C地块,引起了不少地产大鳄的关注。根据出让文件中30.58亿元的出让底价粗略估算,起始楼板价仅约每平方米9800元,较去年9月下浮约三成。
但是,楼市的冰火两重天,也使得土地市场如此。去年的流标地块,今年却是超级香饽饽。截至竞买申请截止时间,该地块共有69家企业领取了出让文件,并有15家企业申请竞买。其中包括中海、绿城、保利等国内巨头企业,另外还有中国香港、新加坡、印尼等各地的地产巨头企业。
在竞拍现场,绿城、中海、保利、仁恒,还有另外一家,一共五家入场。当报价员报出中海70.06亿元高价,最终勇夺该地块时,全场哗然。
尽管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师宋会雍认为:“80亿元也有得赚。在房价这个基础上算这个账,可能有20%到30%的利润,不应该是感到意外的,这样做起来还是有赚的。”不过,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陆骑麟则明确说:“合理成交价是应在45亿~50亿元之间。”
这也使绿城再次失败。
绿城向来是地方政府的最爱,绿城向来是土地市场的拿地猛虎,2007年前后,绿城在上海、浙江等全国多个区域,拿下了大小地王无数,屡屡将新鸿基,华润等外资、国企击败。但是,这次绿城失败了,败在了超级国企中海之下。今年以来,绿城拿地屡屡失算。
不过,绿城之败,非战之败,败在体制。毕竟钱主要是宋卫平等个人的。宋卫平要对自己负责,如果亏钱是自己的腰包。
其实,早在正式竞争之前,超人李嘉诚也想参与其中,不过,最终还是放弃了。也在长风地块,2005年,李嘉诚拿下了一块地,不过楼板价只有3000多块,当然也是引起业内哗然:地价如此便宜。因此,李嘉诚放弃在情理之中。
新地王 谁是最大赢家
不过,无论如何,最终的赢家是长风生态商务区。
长风生态商务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南部,内环和中环线之间,东起长风公园和华东师范大学,南临苏州河,北以金沙江路为界,西至真北路中环线,原为长风工业区。在上海区域发展中,普陀区一直在中下等,因此,尽管毗邻长宁虹桥区域,但长风地块长期以来并不受关注。
2005年前后,上海市开始大力开发这一区域。总地块可规划开发的土地面积为220.9公顷,合3313.5亩;开发总量320万平方米,办公楼和商业娱乐设施150万平方米,酒店式公寓、高尚住宅144.6万平方米,中小学、幼儿园、医院、体育馆及社区服务中心等各种公建配套设施24.4万平方米。
这个规划本身非常好,也正因如此,2005年,李嘉诚在此拿了地。但是,去年上述地块出让时,并不是很受人关注,不得不流标。尽管其中不乏市场因素,但主要还是因为其本身区域发展不被看好。
可以看出,长风生态商务区在经历了2007年的火爆行情和2008年急转直下之后,终于在今年迎来了一个新的上升期。资深市场人士认为,这和“大虹桥”规划有着紧密的关系。
8月31日下午,作为大虹桥的主要管理机构,由市政府牵头组成的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意味着这个此前一直停留在文件中的概念,已经进入到实质协调操作阶段。统筹规划中的大虹桥,将以虹桥交通枢纽的26.26平方公里区域为中心,加上60平方公里综合功能拓展区,横跨中环外环,建设成为共86平方公里经济商务区。
大虹桥区域主要涉及上海长宁、闵行、青浦、嘉定四个区。这个大虹桥区主要承担起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任。
这个大虹桥则是完全改变了上海的发展格局。在上海1992年之前,重在浦西,1992年浦东开发之后,重心在浦东,所以向来发展是大浦东战略。与此同时,浦西发展,也是因为土地不足,发展后继发力。正是如此,大虹桥战略就是为了增加土地,再次重新发展浦西。也就是东西并重,大虹桥和大浦东齐头并举。
而长风生态商务区就和虹桥地区一河之隔,距大虹桥区域并不远。
问前路 地王风光多久
地王频出的现状下,房地产商持怎样的心态?香港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的说法可能代表了现在很多同行的心声。不久前举行的2009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他对记者表示,“买地王的大半都要后悔,历史都证明他们是傻瓜。”
原本荣耀的地王,如今多数成为开发商手里的烫手山芋。
克而瑞(中国)研究中心近期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2005年至今产生的全国50个地王项目中,约有半数尚未开工,仅有四分之一的土地已经建好项目上市销售。而已经在售的项目中,也出现了多个项目赔本出售的现状。
业内比较出名的反面案例,是北辰实业2007年92亿元拿下的长沙开福区新河三角洲地块。其在2008年底在举行奠基典礼以后,时至今日依然没有明显的动工迹象,该地块的楼面地价高达3083元/平方米,而当前地块附近的商品房成交价格仅在5000元/平方米左右,若算上建安(建筑安装)及营销成本,项目几乎无利可图,因此上市销售一拖再拖。
“拿到地王后,北辰实业一直在找当地政府退地,但退不掉,现在处境比较尴尬。”一位行业研究员对记者表示,能够盈利的地王地块,地价房价比全部在50%以下,部分甚至更低。
而从历年未上市的地王地块成交楼板价与地块周边同类型物业成交均价来看,约有三成地王地价房价比在70%以上,约三成地王地价房价比在50%~70%之间,仅有44%的地王地价房价比在50%以下。
相比之下,苏宁环球集团则幸运很多。该集团在2007年8月份以44亿元的高价夺下上海黄浦区南京东路163街坊地块,后申请在2008年8月份将该地块退回。当时公司的解释是“为配合上海市地铁工程建设”。
无论如何,苏宁环球最终得以成功退掉上海“地王”,还全额收回了地价款,全身而退,是2008年“退地年”中为数不多的幸运儿。
中海,到底能笑多久?各界将会拭目以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