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忍分析:市区2100起价的新房为何卖的不好
岛城楼市一百个为什么 之 高处不胜寒
百忍先生读施振荣的大作《再造宏基》,其中有个观点,极为深刻,他说IT企业的收购很难成功,因为消费变革速度太快,你还没有来得及整合,市场已经变化——有名的收购二李的问题都是出在这里,TCL的 李东生先生没有料到一年之间欧洲市场已实现由传统彩电向平板的过渡,明基的李焜耀也是因为手机机型开发总要晚几个月,在整合的情况下,他们跟不上市场变化,所以巨亏。在IT行业,真正是速度定生死。
房地产不一样,尤其是前几年,速度越慢越好,因为卖的越晚,房价越高,这样,慢慢通通,拖拖拉拉就成了很多开发商的通病。但现在不一样了,随着资金链的绷紧,回款的速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死,这是极为关键的。
百忍先生去看了最近的一个楼盘叫帝都嘉园,其多层起价3300(只是六楼),其他都在3700以上,卖得比较火,楼才盖到一两层,已经出去一多半了。而高层起价仅2100, 卖得比较差,仅卖了一小半,按说目前的这个市区最低的价格——青港的旧宿舍都到了3000,应该很火才是,但市场的表现总能说明问题, 帝都比较偏,但比308线上的天泰、华泰、鑫江要方便一些,其实更为严重的是污染,其高层紧邻重庆路,比较嘈杂,北面还有一条臭水沟, 最要命的是西边的几个大烟囱浓烟滚滚,估计是不能开窗的。 这些因素当然是原因,但又如何解释多层销售好呢?
所以关键是高层的问题,帝都足以说明,在市区北部做高层的风险,人们的接受能力,物业费用也好,其他生活设施等等,都提醒某些热衷于向空间要土地的开发商要注意,尤其是在周边风景很差的情况下,高层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多层。
市区南部会好一些,福州北路有个楼盘,叫鼎什么,在路边找了一块边角料的地,就向空中发展, 3万平地建了15万楼,容积率可比写字楼了,地价应该不高,环境呢,听路上噪音,吸汽车尾气,看双山破烂景象,这样一个楼,据说已经6000多,内裤卖出了西服价,某些人还得了宝贝似的沾沾自喜,真搞不明白有没有点鉴别力啊??
诺贝尔在胶州海尔大道的高层已经成了墓碑,不知道还有谁会步其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