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个人都曾是“霍尔顿”——塞林格诞辰一百周年活动记

(2019-03-26 23:52:14)
标签:

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

格非

霍尔顿

隐士

分类: 梅子书屋

记得,去年初秋的某个黄昏,我在圆明园散步。夕阳把湖水染成金橙色,秋风掠过片片莲叶的罗裙,送来荷香。坐在岸边的礁石上,看一队野鸭在远处的池水中游弋。忽然,两只黑天鹅从芦苇荡里探出头,安逸地来到面前,互相梳理起羽毛,不声不响。

  

 

凝神观望野鸭、黑天鹅,我不禁想问:“这鸭子、黑天鹅都是从哪儿来的呢?”如果说,是作家培养了读者,那么,这个无厘头的疑问也许缘起于塞林格。《麦田里守望者》中,霍尔顿曾疑惑“中央公园的鸭子冬天去哪儿了?”霎时,这本二十年前读过的书中的文字,重又在脑海里闪回。

 

二十年后,在塞林格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有幸见到塞林格的儿子马特先生。

  

  

 

塞林格作为文化隐士早已淡出了媒体的视线,而他的隐居恰恰又成了出版界及商人营销的噱头。一部部《塞林格传》热销,人们热衷于他的各种小道消息。马特先生一再澄清,世界上真正了解父亲的人只有几个人,那些传记充斥着谎言。

 

塞林格到底是位什么样的隐士呢?马特说:“想了解父亲的话,只能在他的作品中,每个人物都有他的人格碎片。”与马特先生交流后,我们看到了塞林格宽容、幽默、温情、慈悲的一面。

 

                    




慈悲

他说,这次来中国,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时,他想到了二战时父亲曾经解放过的集中营。父亲曾感怀,人与人之间怎么会如此残忍?父亲是个充满悲悯情怀的人,他一直在努力寻找爱与真诚。

  

 

读者,往往会对作家本能地着迷,而反过来,读者又被作家培养得越来越有艺术感觉,越来越富有想象力:为什么会起这个名字?其中有什么样的隐喻?结局为什么会是这样?

 

  

在《抬高房梁吧,木匠们》中,我们感受到了一股神秘感,一场未成形的婚礼,一群现实中的嘉宾,衬托出未出场的主人公西摩的特征——不可理喻的神经质、对世界充满爱意。作家将笔墨更多地放在了几位婚礼嘉宾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作为第一人称的“巴蒂”的心理活动则推动着情节中的悬念。而对主人公西摩的描述则体现在“秦穆公问贤伯乐”、与日记的独白中。

 

读者问:“塞林格为什么安排西摩自杀呢?他如何看待自我这个命题呢?”

 

马特先生答:“父亲让西摩选择自杀,其实是有点遗憾的。父亲收到过很多读者来信,信里表达出了困惑、绝望,有的甚至有自杀情绪,父亲都一一回复。他会在回信中努力启发对方去发现人生中那些兴奋的事情,想以此来帮助他们。”

 

“父亲的人生底色是乐观的。所有作品都有我父亲人格的碎片,作家和每一个角色都是关联的。这个世界并不比梦境更真实,我们需要在冥想中思考我是谁,也许,父亲心中的自我指的是拿下面具的自我。”

 

  



                   



隐匿

现场,格非老师提到,国外有位作家曾评论塞林格是二流作家,但获得了一流声誉,因为他(她)认为作家不能离开生活,作家隐居了就再也写不出好作品。而这些评论,格非都不同意,因为塞林格成功后,他确实如书中的人物一般去隐居了,远离人群,才使他的理念经得住推敲。

 

他说,从十九世纪开始,全世界的艺术家会主动逃离这个世界,戒除这个世界。和生活保持疏理状态的生活方式非常普遍。这好比霍尔顿讨厌所有的人,除了妹妹和死去的弟弟。

 

每个人都在努力保存自我,而我们又需要和不喜欢的人握手,这个状态看似有些分离,有的人就会采取和社会保持距离的姿态来生存。

 

他说,年轻时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会把霍尔顿当成偶像,有种秘密的喜悦。今天,重读,仍像第一遍读一样,会觉得他是我们每个人的状态。

 

止庵说,如果没有塞林格作品的引进,也许就没有王朔、王小波。而苏童也坦诚对塞林格的痴迷,他的香椿树街上生活着中国的“霍尔顿”。

                          

 

马特说,前两天,收到朋友从肯尼亚发来的一张照片:一位女士在肯尼亚的某家酒吧里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他想,世界上每个人都会有迷失方向的时候,也许,这时,他们会需要“霍尔顿”,需要这本书的指导意见。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霍尔顿”。后来的,长大了、成熟的我们也许会选择舒服地入世,也许会选择疏离。不论怎样,都不该忘却当初那曾经守望过麦田的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