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2015,经历了外界琐碎的变化,比如降薪,降职......尽管这种变化时同行中的普遍情形,但多数人都是怨声载道,我虽远未达到脱俗的高雅,但能达到“和谁都不争”的境界。我看到,在现实利益下,所谓的朋友很多都是远离你的,按照社会心理学分析,共同的利益,相匹配的社会地位构成了不同的朋友圈。虽然已经适应了甘于谦和独守清净的天地中,但还是会唏嘘看不清的人情世故。此刻,在指挥家杨颂斯的新年音乐会背景下,又是新的一年的篇章。回顾2015,需要总结的,或者说,最需要对自己致歉的是,没有写太多文字,就在2014岁末,,曾下决心要每周更新一篇博客,最终还是被淹没在刷微信、微博中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398ZH00SIGG.gif。依旧是被动地读书,英文原版书,读了几本,虽多为畅销书,但总算读起来感觉流畅,能够体会到一种在异样文化背景下的融入感。床头的《红楼梦》终于在新年钟声敲响前结束了最后一页。
逝去的一年,又长了许多白发,儿时父亲母亲互相染发的动作,被我开始笨拙地模仿。出席儿子的成人礼,发现大男孩穿上西装变得人五人六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这大概是一生中的重要节点,尽管儿子那天信誓旦旦、豪情壮志,转眼就依旧还是那个大男孩,还是那般随性胡乱的生活学习,习性没有丝毫改进,但转念一想,我一把年龄,依旧动作很慢,依旧食言,依旧不改procrastination的习性,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呢?感觉儿子成人的那一刻,就是一种区分的开始,也就是,他是他,我是我,我们彼此绝对要分离的,尽管传统中国人是要为孩子提供一切照顾的,但我们终究只是路人而已,哪个父母都无法掌控孩子的命运,如同宝玉即便中了举人,也是终要循入空门,一切命里已定。前些日子,看到一则讨好父母的心理分析文章,感觉对我挺对症的。我自己的成长历程中就充满了一种父母的禁锢和自我向外延伸的矛盾张力,那种矛盾感,是既渴望伸展,因深深的内在恐惧而束缚的裹足不前。
这样,对于2016,不再订什么有形的计划,不再规划什么考试,只静静地读书,中文、西文循着随意的线索。比如,迷上菲茨杰拉德、陀思妥耶夫,是因为村上春树,由帕特里克的《青春咖啡馆》看到了《LOST
HORAIZON》,各种线索,勾勒了一幅图,一幅属于自己的温暖的篝火,在这篝火旁,一切安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