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精神病联想到的

(2015-01-01 09:23:57)
标签:

育儿

病人

患者

护士

精神病

分类: 心灵小记

(本不该在新年提起这个沉重的话题,但对逝去一年记忆的整理,接纳所有的体验,想必也是迎新的一种方式。)

最近,总有意无意地发现一些与精神病患者相关的题材, 在微信上看到一位摄影师花了20年,拍摄全国各地精神病院的黑白照片,令人触目惊心。偶尔打开电视,看到一位因难以逾越精神病院的患者的纪录片,片中的主人公为痊愈后获得自由而诉诸法律,但由于家人的拒绝接纳,只得依旧关在医院里,几十年来,患者在医院里谈恋爱、生活,与外界隔绝,但始终在争取自由……电视画面停留在精神病院空场的一只白猫身上,天上下着梅雨,单调的院落里只有它是自由的,只见它停驻在台阶上,抬起一只爪,左右机警地观望着那些另类的人群。

一旦关注到这群人,就会感觉我们日常挂嘴边的,如“有病、犯病”之类口头禅真不是轻松的玩笑,简直太令人伤感了。

曾经两次进到这个特殊区域,第一次,是多年前,因工作不顺心,心里郁闷,自认为患了抑郁症,去医院精神科看病。我惊奇地发现,这里的挂号病人异常守秩序,也相当单纯。护士一声令下,“排队挂号!”病人立即安静地排好队,护士又一声令下:“王桂花(化名)!”一位妇女立马放下手中的针织活计,答了声“到!”随即跑到护士站前。一位女病友还真诚地跟一位男病人介绍自己的主治医师,几位老年患者鼓励着一位体态臃肿,面容呆滞的女孩子:“我们得了这个病,就一定要自救!”一个大学一年级新生,怯生生地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带领下看病,医师坚持认为孩子是正常的,对辅导老师说:“你们这些辅导员,要求孩子不能和老乡同宿舍,不能融入新集体,就有问题,谁说的?”

第二次,是刚2014年因考二级心理咨询师而去回龙观医院参观学习。那天,秋高气爽,温煦的阳光映射进病人的艺术治疗室,一个个病人排着队练习舞蹈动作,美术室里,更是神态各异的人,有的凝神专注地写书法,有的斜着头痴笑,手里还捏着泥塑……这么近距离接触这个群体,心里异常紧张。那天下午,医院心理科主任请了两位稳定期的患者为大家讲解自己的经历,这两位的病情截然不同,一位是因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期发病的,面容姣好,个性开朗,爱说爱笑,于常人无异,在我们掌声激励后,她眼里浮现出欣喜的泪光,深深鞠了一个躬。后一位是精神分裂症,性格内向,回答问题小心谨慎,迷迷糊糊,当一位大姐笑容可掬地问她:“你喜不喜欢和很多人一起唱歌啊?那样多快乐啊!”患者竟眼圈红起来,点了点头,医生马上安抚她,示意护士将她领走。那天的观摩学习使我心情很沉重,感觉病人那种绝对的被排斥的孤独感,真不是任何烦恼所能替代的。

想起池莉的一本小说结尾片段:那个患精神病的朋友在医院的座椅上读琴谱,来探视的“我”忽然发觉这个与世隔绝的病人这么多年竟然没有变老……多年前,当读到这里时,我的心头一疼。与世隔绝,不被外界俗世浸染的代价好让人心疼啊。虽然我们这群属于常态的人认为自己烦恼无边,但与陷入感知觉不协调的精神异常群体相比时,是否太幸福了呢?

烦恼是障碍,烦恼又是永恒的,珍惜这一世的缘,牢记“因我拥有的一切而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