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孤独

(2007-11-07 22:41:18)
标签:

文学/原创

     今天,在报上看到林少华的讲稿《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的流行及其原因》,其中摘录了村上的一段有关孤独的诠释:“人生基本是孤独的。 人们总是进入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仅的很深很深。 而在进得最深的地方就会产生‘连带感’。 就是说,在人人都只要明确认识到自己是孤独的,那么就能与别人分享这一认识。人不能因为孤独而切断同众人间的联系,而应该深深挖洞。 只要一个劲儿往下深挖,就会在某处同别人连在一起。......”
     是啊,人生因为孤独,所以要尽早让自己学会如何安抚孤独,学会跟自己对话,尽早培养一种爱好。自己重又拾起古典吉他的原因,是源于铃子(《挪威的森林》中的人物)——一个人性中散发着纯爱因子的可爱女性。那个吃着葡萄弹奏巴赫的迷人情景竟是我而立之年又习琴的缘由。因为,看过《挪威的森林》后,开始认识到体内那个孤独的边缘人并不可鄙、并不孤立,甚至,这种孤独是那么纯美、本真而又那么脆弱、剔透,需要呵护、抚慰。
      此刻,听着《卡农》,乐曲节奏工整而不乏内在的韵味,如心中涌动的海潮,一波又一波......我的这口井不知该深挖到什么时候,因为没有有形的追寻的目标,我只是自由地呼吸、叹息、张望着,听凭人性本真的呼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搬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