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任金璧自选集《秋深风无语》自序

(2022-04-07 20:23:29)
标签:

365

任金璧自选集

自序

分类: 散文随笔

自序:秋深风无语

 

                                   任金璧

秋,一种符号,代表一个节点。

我自觉已经进入了生命之秋。

收录在这本集子里的主要是我2005年以后的文字。那一年已近花甲,我意识到生命的秋季已经到来。夕阳西下,仿佛已经依稀看到地平线上自己渐行渐远的背影。

秋,它比春成熟,比夏宁静,比冬有暖意。陈毅喜欢晚秋,赞叹“霜重色愈浓”。林语堂更以佳人作比,以为晚秋远胜初春我喜欢晚秋。这段时光给我留下了许多不灭的记忆,尤其是那些带有自己生命体温的文字。

沈从文说过,好的陶瓷,是一撮泥土与生命的结合。文章亦然。所有的好文章都是文字与生命的结合。

李渔说:“予无他癖,唯有著书。忧藉以消,怒藉以释,牢骚不平之气藉以铲除。喜怒哀乐,皆成文章。”

袁枚则说:人必有芳菲悱恻之怀,而后有沉郁顿挫之作。

文章好不好,见仁见智,言人人殊,但只要是发自内心,总会多少带着自己的血性,还有情感的温度。

编印这本自选集,无非是敝帚自珍。不是说这些文字有多么好,也不指望有多少人会读,而是对自己文字生涯作一个了结,给自己有一个交代。

编入这本集子里的,总计121篇文字,大都是《语文论稿》和《我在故我思》出版以后,即2005年以后这十五年间发表的作品。内容大体是两类:一类是关注社会人生的散文随笔,另一类是关乎教育和高考的文章。

选入“且听我思”里的,属于自媒体作品,都是我的博客文字,共有三辑:《夜阑人静时》《洞幽烛微说人性》《观察与思考》,计43篇。

选入“旧时月色”里的,则是一些《语文论稿》和《我在故我思》里收过,读者比较喜欢的篇什,计11篇。考虑到15年前出版的这两本书已难觅踪迹,于是挑选来放在这里,回应热爱它们的读者,算作旧文重读罢。

选入“古典情怀”里的,11篇。虽事涉古今,内容各异,但蕴含其中的古典情怀则是一以贯之。

选入“怅望千秋”里的,16篇。即事说理,议论纵横,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是对现实的深深忧虑和殷殷祈望。

选入“杏坛话语”, 11篇,大都是关乎教育或教学的文稿。

选入“高考指要”,10篇,都是应报刊约稿而撰写的高考指导文章。

选入“人在旅途”,7篇,是川滇两地的夏日旅行散记。

选入“人淡如菊”里的,12篇。多为记人叙事,也有序言、书评、读后感、采访稿,总是与特定的“人”存在着某种关联。

这些过往的文字,记录着自己的生命流程,其间有激奋,也有迷惘和挣扎。

回顾一生,基本上就是干了两件事:除了教书,就是写书。——如果书不仅仅是指成本的著作,还包括成篇的文字的话。

我为什么要写作?

这原因就算说出来,大概也没有多少人会相信的。

我是一个比较懦弱的人:只有在文字的世界里,才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也只有文字,才能够抚慰自己的灵魂。

我又是一个十分愚笨的人:除了读书作文,几乎什么都不会。至于那些奇技淫巧以悦妇孺的事,更是打死也学不会。

我知道,有不少人羡慕我发表了许多文章。但是,我自己知道,写作远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活儿。这也是“只可为知者道难为外人言”也。

埃及人说,被钉上十字架不是浪漫,自己走上十字架才是浪漫。

我写作,没有任何人强迫。应该说,是我自己的选择,是自投罗网,是自己走上十字架的。如果说,人是承受不幸的方柱体(但丁语),那么,写作就是我承受不幸的最佳方式。        

对于我,阅读和写作都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阅读是我对世界的观察,写作则是我对世界的发言。

我不是一个诗人,却要追求一种诗意的人生;我只是一个孤独的歌者,却希望世界听见自己的声音。

我知道自己改变不了什么,但我知道自己应该关心什么。

高不绝俗,和不同流,是我对生命的坚守。

于是,就留下了这许多的文字。——别人的眼里是文字,自己的眼里是一点一滴的心血。

我区别于他人的,是我的思想。我的文章,不是让人读之忘忧,而是祈望多少能够引人思考。这些文字,既见证了我生命的既往存在,也显现了我的一些精神指向。如果要说有什么价值,仅此而已。

如今的我,人生早已过了“不逾矩”之年。

恩格斯一百年前说过的从“谋生”到“乐生”的观点依然鲜活,人类从开始的谋生终究要达到乐生,即从经济动物进化成文化灵物。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这是唐玄宗眼里的孔子。孔子显然是太劳碌、太孤寂了。

晚秋岁月,我希望老之将至的自己做一个远离劳碌、远离孤寂的老顽童:安静、随性、悠闲、淡然……

我愿意像王维,“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享受静观万物的惬意。

我还愿意像鲁迅,“花开花落两由之”(《悼杨铨》),一切随缘,顺其自然。

千家夕照,万叶秋声。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秋深风无语,我心自澄明。大道至简,唯愿心安。

 

                                                                二〇年十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