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新教育行者NEI
新教育行者NEI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182
  • 关注人气:23,9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未来学校模式的提案

(2016-03-10 20:03:47)

案由: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目前,中国的互联网网民规模已经到了6.88亿,网站达到413万,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了50%。网络购物用户中国已经超过了4.16亿人,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已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建立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的商业社会。

在互联网的时代,教育的淘宝何时可以诞生?以人为中心的新的教育模式将何时能够形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事实上,从信息技术产生以来,人们一直努力在探索变革教育。它分三个重要的阶段,一个是工具与技术的变革,一个是教学模式的变革,一个是学校形态的转变。最初人们都是在工具层面上技术层面上去改变教育,电化教育,PPT课件等都是技术层面的变革。后来发现教育模式必须变革,才有了慕课,有了翻转课堂。但是这些对教育还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进入到第三个层次,就是学校形态的变革。正如美国前教育部长邓肯曾经说过的那样,我们在教育上的投入不能算不多,包括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但是远远没有产生像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那样的效果,根本的原因在于教育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事实上我们已经处在一个教育结构性变革的门口。能不能真正地开始变革与创造,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勇气推开这扇门。推开了,教育淘宝就来了。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一直跟在人家后面走。跟在人家后面,人家做慕课,我们也做慕课;人家做翻转课堂,我们也做翻转课堂,永远无法超越。只有弯道超车,只有发生结构性的变革,才有后来居上的可能。

 

建议: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于未来教育研究。基于互联网+的教育,会完全颠覆传统的教育结构与模式,必须举全国之力,对未来学校进行全面设计。应该从三个层面来进行变革。

第一,要努力建立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社区。我们现在整个教育体系是建立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因此主张大规模,强调效率优先,主张以知识传播为主要目的,这些一直没变化。而这个东西不变,教育的淘宝是无法登场的。必须把以知识为中心改为以学生为中心。现在的学校,不管你住在哪里,你必须早上按时按点到学校来,准时学同样的内容,这就是工业革命基础上的学习模式。

为什么学生不能够在家里学习,在图书馆学习呢?为什么要把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兴趣、不同学习习惯的人强制性地安排在同一个教室呢?未来的学校,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通过团队来学习,自己来解决学习过程中大部分的问题。一人一张课表,随时调整内容。

到了未来,可能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城市还是乡村,都没必要每天按时定点到学校,都不必按部就班地学习各门课程,可以在家里学习。是基于个人兴趣和问题解决需要而进行的自主性学习,是大规模的网络协作学习。学生可能不再需要我们为他提供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结构,而是在完成自己最初的知识结构以后,通过自主的学习,建构他能够满足自己学习的个性化的结构。现在我们给他设计的这个知识结构太庞大了,太艰深了。造成了大部分的学生陪着少部分的学生在学习。这种模式要打破了,国家只需要给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可以了,学分、学历、学校未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学到了什么,你分享了什么,你建构了什么,你创造了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美国在家学习的学生已经到了150万,中国目前还没有承认这样的制度体系,如果承认了,可能会有1500万,甚至更多。

第二,建立教育的国家标准和国家教育资源库。首先要建立国家教育标准。因为学习方式的变革,对学习内容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不管怎么样,教育越是自由,越是定制,越是个性,越是需要你建设高效优质的学习中心,越是需要国家力量的整合。因为教育文化的选编,要传授我们这个国家民族所崇尚的价值观,这个选择国家是有责任的,必须建立科学的国家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更有个性。其次是教育资源问题。其次要组织国家的专业团队,举全国之力,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把资源整合起来,使死资源变成活资源,把静态的课程变成动态的课程,把全世界最好的资源整合起来。现在网易公开课等等很多,但是没有规划、也不系统。国家力量能够把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资源整合到国家教育资源平台上,轻轻点击就可以得到,而且是免费的。同时国家把全国民间开发的各种最优秀的资源也可以进行整合,由国家来收集、政府采购资源。现在每个县、每个学校都去建自己的教育平台、资源中心,导致了一方面教育投入不足,一方面又出现大量的浪费。

第三,要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考试评价制度。什么算好的教育?什么算真正掌握了知识体系?怎样才算是真正有用的人?怎样建言和评价学习的成果?这就需要用评价去推动改革。评价和考试是我们改革发展的风向标,现在我们评价的技术和机制都很落后。我们的评价不是为了改进,而是为了贴标签,是为了选拔,为了淘汰。

未来的评价主要不是为了鉴别,而是为了改进。在学习的早期过程,可以用大数据的概念,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评价的依据。现在大数据可以知道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在记录过程的同时,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缺陷,及时帮学生改进。

同时,未来的考试评价会更加重视实际能力而淡化文凭学历。因为不论你在什么地方上大学,只要你能够通过严谨而且经过国际认证的评估,证明自己对某一理论的精通和理解,就可以进入社会找到工作。因此未来学校的竞争将不是学校品牌的竞争,而是课程品牌的竞争,学校的优劣集中体现在课程的优劣上,互联网已经提供了这种可能,一个课程可以一百万人同时来学习。

互联网快速发展,让我们不仅仅是处于大变革的前夜,我们已经置身于大变革之中,虽然在相当长时间内,传统教育模式和新兴的教育模式将会同时并存。但是,一个新的教育世界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未来教育的曙光。只要我们拥抱这种改变,积极推进教育的创新,就能够克服各种难题,创造教育的未来,赢得中国的未来。

建议办理部门:教育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