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广苏州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经验, 加快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提案
(2016-03-10 20:06:14)案由:
长久以来,全社会对知识的旺盛需求与公共图书馆接待能力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尤其是社区缺乏图书馆,居民无法就近借阅的矛盾更为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2005年10月,苏州图书馆与苏州市沧浪区政府共同建立了第一个直接委托管理的分馆——沧浪少儿分馆,实行全新的办馆模式:即由沧浪区政府出资购买图书馆服务。分馆由苏州图书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总馆与分馆资源共享,通借通还,沧浪区政府支付一定的人员和购书经费,并承担分馆的物业费用。“政府出资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主分馆模式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2011年,苏州市政府在总结沧浪区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苏州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广主分馆做法。2014年,苏州市政府公布了《“书香苏州”建设指标体系》,按照指标要求,苏州市将按照每3万人一所图书馆的要求不断完善总分馆体系建设。
如今,苏州图书馆已经拥有1家总馆,71家分馆。从2005年到2015年,苏州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建设出覆盖苏州市城区的总分馆体系,打造了读者身边的图书馆,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新路,被业界称为总分馆体系的“苏州模式”。
首先,主分馆建设有效地分流了总馆的读者,减轻了总馆的压力,解决了“读者需求与图书馆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2015年苏州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1014.6万人次,外借图书421万册次,其中分馆接待读者516.64万人次,外借图书230.67万册次,均超过总接待人次和总借阅册次的一半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服务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其次,主分馆制度创新服务手段,资源共享,方便读者。2014年度苏州图书馆在全国创新推出了“网上借阅,社区投递”项目,截至2015年底已建成77个服务点,其中19个24小时自助服务点,56个分馆服务点,2个社会合作服务点。读者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访问图书馆的网上借阅平台,提出借阅请求,图书馆找到图书后,通过物流系统配送到读者指定的社区分馆或者社区投递点,同时短信通知读者,读者凭证刷卡取书。读者随时可以网上查询借阅状态,还书时也可就近还到社区分馆或者投递点。
苏州图书馆总分馆的特点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基础上的全委托、扁平结构;2.通借通还中的“动态资产权”;3.对分馆的全面掌控;4.“孵化式培训”;5.VPN技术联结总馆和分馆;6.远程实时监控;7.远程咨询平台及机制;8.建设主体上移。
建议:
建议文化部和国家新闻传播广电总局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苏州图书馆的主分馆制度。
1.在合作主体上,以市级图书馆为核心,与各区政府合作建设区级分馆和社区分馆,也可以在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建立分管。
2,在运行模式上,实现统一资源配置,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人员管理。
一是统一资源配置。分馆的图书资源均由总馆统一购置编目配送,共享总馆的各类数字资源。总馆与分馆、分馆与分馆之间图书通借通还。总馆的各项读书活动向分馆延伸。
二是统一规章制度。分馆的借阅规章制度、服务礼仪制度与总馆相关制度一致,分馆执行总馆的服务理念,向读者提供平等、免费、专业、礼貌、高效的借阅服务。
三是统一人员管理。分馆工作人员由总馆负责招聘、培训、考核、管理;
3,在经费上,实行两级分担费用。根据图书馆面积大小和图书数量确定编制,人员由市级图书馆统一管理,经费由区级财政支付。图书、报刊、网络等购置经费,由各区根据协议规定每年向市级图书馆支付。
文化部、新闻传播广电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