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新教育行者NEI
新教育行者NEI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182
  • 关注人气:23,9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愚者之得

(2014-08-14 23:20:01)
                                                                             ——《朱永新教育小语》自序

 

愚者之得

  2002年,教育在线网站开张后,为了聚集人气,吸引教师参与,我开设了《朱永新教育小品》专栏,先后发表了《教育,我的最爱》、《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张启事》等短文,受到了一线老师的欢迎。

2003年,网友“言者”和“干干”合作,建了一个名为干干歪读朱永新小语的专帖。由言者每天从我的文章中选取一句话作为小语,然后由干干点评,或补充解释,或借题发挥。比如选了我文章中的一句“应试教育只有一个英雄,新教育实验让每个人都成为英雄”,干干解读为“改变的不是英雄的数量,而是英雄观--橡树结出橡子是英雄,小草覆盖大地是英雄”。干干的“歪读”不仅一下子让许多网友认识了这位颇有思想的教育“和尚”,也让我的教育小语受到了更多关注。

2004年,吴江的一位年轻教师费建妹从我的著作、文章以及网友的帖子中选出了267条教育小语,以《朱永新教育小语集锦》为题专帖发布。她在说明中提出:朱老师的“小语”虽小,但内涵极其丰富,很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细细品味。

就这样,很快就有出版社希望出版《朱永新教育小语》。可我一直对“语录”有敬畏之感,对自己出这样的“语录”更是心怀恐惧。后来虽然不断有出版社向我提出此类合作,虽然也看到许多此类小书,无论装帧、内容都品质不俗,比如2009年底冯骥才先生送我一本《灵性》,这本三联出的新书特别精致典雅,收录了他的“语录”451条,但也只是由衷欣赏,再无他念。

直到一件事情改变了我的看法。

2012年两会期间,我把新出版的16卷《朱永新教育作品》送给冯骥才先生。他认真地说:永新,16卷我没有时间看完的。能不能把你的思想用一本小书,甚至是语录体的小书,整理出版呢?这对于传播新教育可能更有价值。

我幡然醒悟,当时就下决心找时间做这件事。

2012年,业余时间读了不少书,基本通读了25卷的《叶圣陶集》和5卷本的《苏霍姆林斯基文集》,并将其中的精彩文字,用每日《新父母晨诵》的方式与网友分享。吴法源兄见到以后,马上约我编选《叶圣陶教育箴言》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

2013年初,我们在讨论这几本书的方案时,法源建议,干脆朱老师你自己也出一本吧!我岂敢与大师并列?立即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直到当晚进行编选工作时,想起了冯骥才先生的叮咛,觉得还是有必要整理这样一本格言体的小书。当然不敢自命“箴言”,还是用《朱永新教育小语》的书名更合适。

如果读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是与大师对话,是享受精神盛宴的话,读我的小语,只是与邻居家的大哥交谈,茶余的小点心而已。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一直走在教育的路上,如果我这沿途所得能够让你也有一点收获,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朱永新

2013年春节写于北京滴石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