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民间力量激活教育

(2014-08-19 11:10:05)
标签:

股票

   朱永新

《 人民日报 》( 20140819日 05 版)

当民间资本能够更多地进入教育,草根教育能够更深地进入课堂,社会力量能够更好地进入评价体系,教育改革才会有更大的活力和张力

中国教育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原因很多,但有个问题需要引起更多重视,这就是民间力量还没有很好地进入改革视野,市场力量在教育中的撬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我 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目前已达14万所,在校生人数3911万。民办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育资源的供给,提供了多元多样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 育活力。但总体看,民办教育规模小、质量差的问题还较突出。民办学校的法人属性、税费优惠、产权归属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十八届三 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为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诚然,教育属于公共服务产品, 教育领域不同于经济领域,不能完全由市场说了算,民间力量的进入也不能解决教育的全部问题,但如果没有民间力量的进入,不引入市场力量的配置,教育改革必 定会面临许多问题,甚至在一些地方寸步难行。

一个国家的教育有没有活力,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能不能形成一个好的生态,某种程度上说,取决于 政府与市场在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是否合理平衡。从发达国家走过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对于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仅是解决教育经费 教育投入的问题,它本身是一条鲶鱼,会激发教育的活力;也会是一个标杆,让公立学校不敢懈怠。

我国虽然允许民办教育存在和发展,教育部于 2012年也实行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的政策,但看来门槛还是偏高,还难以吸引更多优质的社会力量加入。同时,实际运行中,在不少地方, 还遭遇政府政策的差别化对待,政府对民办学校还是讲“严禁”“不准”多,讲“鼓励”“扶持”少。一方面挫败了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造成 公办教育在缺乏民办教育的强有力竞争下,渐失改革的压力和动力,不可避免地危及了我国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如果相关政策更宽泛更具吸引力,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发挥得更好,有助于推动解决许多中国教育改革中的“老大难”。

比 如,如果有更多优质的民办教育力量,民办学校更注重教学特色,更体现服务个性,而政府就可以集中最大力量去推动教育均衡、教育公平,使教育资源配置大致相 同,从学校的硬件如图书、实验室、操场等,到学校的软件尤其是师资力量等,体现均衡化。这样,就可形成“政府提供基本均等的教育资源,市场提供可以选择的 教育资源”局面,进而推动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如此,择校问题,高校发展活力的问题,等等,都可能找到撬动的支点。

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 曼认为,只有把自由竞争的私人企业引入进来,充满活力的新的国家教育体系才有可能建立。中国教育有自己的体系和特色,但同样面临着教育发展的一些规律性问 题。这也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要求的。民间资本能够更多地进入教育,草根教育能够更深地进入课堂,社会力量能够更好地进入评价体系,教育改革才会 有更大的活力和张力。

(作者为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用民间力量激活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愚者之得
后一篇:活在教育之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