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成就梦想
朱永新

1999年的秋天,应奚亚英校长之邀,我来到了古淹城畔的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为老师们做题为“我的教育理想”专题报告。报告后的一周,我收到了一位教师的来信,信中谈到,她被我报告中所描绘的“理想的教师”所震撼,恳切希望我能够做她的师傅,引领她的成长与发展。我深深为这位教师执着的教育梦想所打动,就这样,庄惠芬成为了我的徒弟。
十二年过去了,庄惠芬与湖塘桥中心小学一起成长起来了,而且创造了不少惊人的奇迹。学校已经从两排旧平房,发展成为有着几个校区的教育集团,奚亚英校长的著作《一所好学校是这样炼成的》记录了学校的变化。
而当时还是一个黄毛丫头的庄惠芬,则已经成长为一个江苏省的特级教师。十二年来,我是看着她成长的,每年无论是书信往来,还是到学校实地考察;无论是她来看我,还是跟随我到苏州大学脱产进修,我经常问她这样的几个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想做怎样的教师?你最近看了哪些书?你最近在思考些什么?她说,她就想做一个真正能够让学生记住一辈子的老师。一路走来,她对新教育的执着情怀,对魅力课堂的不断追寻,对自我价值的不断实现,让我非常欣慰。十年磨一剑,她已经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武进区骨干教师、常州市骨干教师、常州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特级教师。去年她又成为了江苏教育家培养工程的首届培养对象。
应该说,这些荣誉是许多教师一生的梦想。而一位年轻教师十年的奋斗,就拥有了许多人一辈子希望得到的东西,其中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她给我讲过中师毕业以后,骑着自行车带着盒饭参加大专自学考试的故事,讲过抱着刚四个月的孩子参加成人自考、本科函授的故事,讲过戴着繁重的教学与行政事务完成教育硕士课程的故事,讲过自己如何跳出狭隘的阅读,徜徉于人文社科、教育心理、科学哲学的故事,讲过把苏州大学操场当成讲堂,十几遍演绎魅力课堂的故事,讲过她带的班级的十五个孩子参加数学比赛全部获得一等奖的故事。她的故事也验证了我经常说的一句话:读书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

数学是门抽象的学科,如果仅靠书本知识的讲授和习题解答,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枯燥乏味。为了让教学变得轻松、有趣和高效,让学生们喜欢数学,她不断地探索与思考着。她创设了数学文化的“百家讲坛”,从不同的学段,设计了“数学与历史、数学与社会、数学与未来、数学与科技、数学与文化、数学与思维、数学与成就、数学与自然”九大系列。她又从大学生、中学生数学建模中得到启发,以建立数学模型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对话为平台,通过资源的搜集、选择与重组,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使教材的校本化从隐性走向显性,从无形走向有形,走上了追寻儿童数学的理性和德性之美的探索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她不仅以自身的行动铸就了一批批幸福成长的学生,更是搭建多元平台,全力培养一个有德、有才、有能、有潜力、有服务意识的发展型教师群体。她先后组建了和参与了学校的“学术研究委员会”、“常州市小学数学庄惠芬名师工作室”、武进区“新教育实验共同体”、“教师三专项目成长部落”等研究共同体,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专业能力影响、引领、带动着教师成长,专业阅读、教材研读、课堂磨砺、专业写作,架设了交流思想、智慧互动的平台。使湖小的教师乃至常州市的许多教师踏上了成长的快车道,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扩大了学校的品牌力和知名度。不仅如此,她还无私地帮助全国各地的年轻教师,有求必应,乐此不疲。她还和跟随新教育团队、湖小团队先后三次赴西部支教,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润泽西部的孩子和教师。
前不久,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度的对话。我说,应该有的你都有了。你下一步应该重新回到课堂,把根扎得更加深一些,用自己的生命去润泽孩子的生命,与孩子一起成长。她听从了我的建议,回到了一年级。我希望,庄惠芬抛掉过去的一切,重新创造新的精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