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教育原点出发 打造教育乌托邦

(2010-10-23 14:59:33)
标签:

朱永新

中国

新教育

管理大师德鲁克

我的教育理想

杂谈

分类: 行走新教育

从教育原点出发 打造教育乌托邦

——访新教育发起人、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亚洲中心时报   记者  赵雪力

2010年10月22日

 

 在当下众多教育实验改革的探索中,由被誉为“中国第一教育市长”称号,时任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在本世纪初发起的“新教育实验”被人视作当今中国教育上的一匹黑马,与国家新课程改革、叶澜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朱永新集合一群满怀教育梦想的人士,用“自下而上”极草根的方式在全国推行新教育实验,用自己的稿费、讲课费创办公益网站“教育在线”,强调师生共读同写,在学校中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短短十年间,新教育实验以其独特魅力与昂然生机,脱颖而出,目前,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850多所实验学校100多万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

 现任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的朱永新也是红极网络、媒体,虽已年过五旬,但丝毫不减构筑自己“教育乌托邦“的追求,依然不遗余力地在全国各地推行新教育实验。本月15日至17日,朱永新莅临新疆,考察新疆惟一“新教育”实验区奎屯市,并为全疆骨干教师作关于素质教育和新课感的新教育实验专题报告会。在其紧凑忙碌的行程中,本报记者对朱永新进行了专访。

 

从教育原点出发 <wbr>打造教育乌托邦


 


 

新教育实验的缘起

 朱永新的父亲是一个小学的校长,他在大学主攻教育专业,毕业后继续深造教育学和心理学,取得博士学位,后来又担任苏州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这些年又创办教育网站,出版教育文集,与教育有着不结之缘,有着浓浓的教育情怀。

 1999年,时任苏州市副市长的朱永新对教育管理书籍很好读,其中一本《管理大师德鲁克》的书对他触动很大。书上有关“仅仅靠理论流芳百世是原原不够”的观点促使他开始思考怎样把最好的教育带进学校。

 于是他开始走向学校进行教育探索,在实践中渐渐萌发出推行新教育实验的设想,并于2000年出版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描绘其理想教育的蓝图,书中“乌托邦式”的教育创想引发了民间教育思想者的热情响应,并通过网络,通过无数思想火花的碰撞,一种新教育思想逐渐成形。2002年,他集合一群同道路中人开办了“新教育实验”的专门网站“教育在线”;2002年,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正式启动,提出了核心理念、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并规划设计了“六大行动”实验项目。

 因为新教育的理想魅力和扎实的实验研究成果,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009年,新教育实验的组织管理机构新教育研究院获得全国“阅读推广奖”,这一年,新教育实验走进韩国全北大学,日本学者撰写的《沸腾的中国教育改革》一书,专章介绍新教育实验。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被评为新中国教育60年60人和年度致敬人物。

 

新教育核心魅力: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在回答记者新教育魅力何在的问题时,朱永新强调,新教育是“心、行、新、信、幸、星”的教育,其核心魅力在于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

 朱永新指出,传统的分数教育,是畸形的、片面的、漠视人心灵的成长。相对于应试教育,新教育更重视人的精神,强调人不是分数的机器,最好的教育是帮助人成为他自己。新教育倡导完整的,“身心灵”统一的教育,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新教育又是行教育,“行动才有收获,坚持就有奇迹”,新教育不只是梦想,更是在动中实实在在的去实现;新教育不仅是传承,更是创新。新教育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核心价值、四大改变、五大理念、六大行动,推出了儿童课程、教师发展、理想课堂、每月一事、儿童写作、学校文化等项目,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丰富和完善了新教育的内涵;

 新教育是幸福的教育,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是星教育,新教育人自称是“擦星一族”,致力于坚韧不懈地努力擦拭蒙在星星上的灰尘。我们知道,再微小的付出和努力都会影响这个世界;同时,我们相信新教育在现有的制度中去完全能够寻求最大的展示空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新教育能走到今天,的确像星星之火,燎原了大半个中国,唤醒了万千教师。没有行政的命令,没有上级的文件,没有花一分钱做过一次广告,十年间从一所实验学校发展到850多所学校。这完全是学校和教师的自发选择。”朱永新告诉记者。

 

回归教育原点

 朱永新强调,回到教育的远点就是要让人们思考教育到底要做的是什么,好的教育并不是为分数和传授知识而存在,而是应该为人而存在,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的精神的发育。新教育提倡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就是为设法把电视文化、网络游戏、应试教育从童年生活中清除掉,给予他们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让学生拥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重塑他们的精神世界。

 新教育特别强调人的精神状态,往往是最执着的人才能走得最远,一个人只要用心去做一件事,一定能够成功,要培养教师的精神状态,让他们在教育中体验成功。新教育十分注重个性发展,我们并不是要学校模仿新教育的形式,而是让学校跟我们一起创造,最好的就是最有特色的,帮助教师学生和学校成为他们自己。

 

从教育原点出发 <wbr>打造教育乌托邦


 

寻找“尺码相同的人”共筑教育乌托邦

 朱永新说,新教育和新课改、新基础教育是中国目前三大教育改革,新课改是以课程变革作为它的起点,新基础教育是以课堂的变革作为起点,而新教育是以教师的变革作为起点,认为教师是整个教育活动中最关键的因素。

 考试制度、评价制度好比一把镣铐。大家都带着镣铐。同是带着镣铐,有些人动弹不得、躺倒不干,有些人在挣扎,挣扎也挣扎不掉,也就无可奈何了,但是有些人却依然可以跳出精彩的镣铐舞,把它变成一个艺术。同样是教育,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非常优秀的教师,产生了那么多非常优秀的学校,那么多优秀的校长,所以我觉得当你无法去改变一个制度的时候,你首先改变的是自己。

 推广新教育实验总的来说没什么很大的障碍,从国家政策层面是很支持的。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优秀的人力资源。朱永新说,我们一直在坚持新教育的公益性,不向任何学校收一分钱,参与我们的课题研究全部都是免费的,公益性决定了新教育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凡是认同我们的理念,真心做新教育的人我们都不拒绝,我们希望扎扎实实用心地去做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旗帜鲜明地重申教育乌托邦、理想主义,强调激情与梦想,强调职业认同,要求它的参与者对教育和生命怀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激情、期盼与信任。通过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梦想推动梦想的方式,在各地寻找 “尺码相同的人”,然后,通过授予卓有成效的课程,让这些有梦想有激情的人们获得可见的教育教学成就,成为新教育实验的榜样。

 在当下的中国教育语境下,新教育也许显得有些“另类”,因为它的理想主义色彩是如此浓烈,但它又是那么宝贵,在分数、应试、名次这些主流话语下,试图突围出一条奔跑于田野的教育理想之途,最终达成“努力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全力打造植根于本土的,有世界影响力的新教育学派”的愿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