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司法在阳光的照耀下——春天的约会2010之十
(2010-03-15 17:12:57)
标签:
教育 |
分类: 2010两会 |
3月12日,晴
早晨7点15分起床。也许最近太累,一觉醒来,已经是7点多了。
上网,写两会手记。一直忙到9点开会。
9点,参加江苏代表团的全体会议,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室临时从京西宾馆的会议中心一楼,调整到三楼。会议由江苏代表团副团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祥国主持。
两院的报告审议,自然是江苏两院的领导率先发言。省高院院长公丕祥说,两高报告工作总结把握大局、全面客观,问题分析不遮不掩、深刻到位,工作安排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过去的一年,法院工作最大的特色和最大的亮点是:坚持能动司法,依法服务大局。就是发挥司法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不是法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时之需”,而是关系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长久之计”。省高检的检察长徐安说,高检报告提出,要突出抓好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统筹做好各项检察工作,十分必要。
上午发言中给我印象最深的邹建平代表和汪春耘代表。邹建平是南京艺术学院的院长,这位艺术家讲起司法问题似乎是行家。他说,“躲猫猫”、“喝开水”等不和谐事件影响了司法公信力。要重视和完善看守所管理体制,完善审前羁押制度,不让这些成为司法管理体系中的短板。她主张应该尊重犯罪嫌疑人的隐私和人格,这样有利于嫌疑人配合案件调查,也有利于罪犯的教育改造。两院干警不得参与地方行政执法活动,特别是敏感的、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纠纷的拆迁等工作。汪春耘是南京三乐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研发部主任,这位科学家的发言具有非常严谨的科学精神,她是检察院聘请的特约监察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现场观察,她提出,程序公正比实体公正更重要。要尽快建立我国的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充分保障被告人享有质证和辩护的权利;检察院要不断提高对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能力,尤其是提高诉讼监督能力;及时总结完善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不断完善监督范围和程序,让人民监督员真正发挥作用。建议组织人大代表旁听法院开庭审理职务犯罪案件。
汪春耘的发言题目给我很大的启发,“阳光司法是最好的防腐剂”。是的,让司法在阳光的照耀下,也许是今后司法改革最主要的方向,也是防止司法腐败最关键的措施。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所说的那样,“信息是民主的氧气,一个开放文明的社会,有赖于信息的自由吐纳。”也有人说,我国的文明进程,会是一点一点地“晒”出来的。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公款吃喝、公款购车、公款出国等问题,不妨把各级政府的财政本子“晒”出来,再加上制度的约束,也许就可以解决这些久治不愈的顽症了。
非常高兴的是,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也更加强调了公开透明、阳光司法。是的,我们的法制社会的建设过程已经证明,要真正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制权威,就必须大力推进司法公开,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在不久前新华网进行的“2010两会热点调查”中,司法公正高票入选群众最关心的十个话题。其中,“加强司法工作透明度,完善制度建设”又以35000多张选票被网友评为实现司法公正最关键的办法。
下午2点在教育部参加代课教师调研会议。民进中央、国务院参事室、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财政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代课教师问题也是两会代表委员非常关注的问题,国务院分管领导对于代课教师问题也非常关心,希望认真研究健全教师队伍的补充机制,解决好代课教师的问题。
下午3点半回京西宾馆参加小组讨论。上午的主持人、省政法委书记林祥国在我们小组做了重点发言。不知不觉,大家的话题又转到了阳光司法上面来了。其实,阳关的实质就是社会的监督和自我约束的结合。
明天是人大建议提交的截止日,晚上再次整理了这次两会上提交的建议,除了建立国家翻译学院、反就业歧视法等个别没有完成外,基本上按照最初的想法完成了。其中许多专家给予了帮助,如清华大学的史静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郑新蓉教授、苏州科技学院的邵爱国博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孟登迎先生,以及我的学生、秘书等,都给予了非常重要的支持。我从教育在线网站等媒体中,也得到了许多重要的信心与灵感。这些建议虽然是以我的名义提交的,但是,我知道,它们承载的是人民的重托。
晚上11点20分,看中央电视台2套播出的《南京城》,这是我的好友南京市副市长赵晓江和新影厂总编周亚平兄等策划、拍摄的系列片,两位朋友专门发短信希望关注,自然不能辜负他们的好意。感觉图文均好,尤其是解说词,意境非常美。
晚上1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