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办好农村教育和发展民办教育来解决择校问题
(2010-03-15 17:09:53)
标签:
教育 |
分类: 2010两会 |
记者:纲要出来之后我们做了一个民意调查,上千条留言中,他们关注的一个是择校的问题,一个是学生入学能否取消户籍限制,学校重点班不公平的形式是不是都可以取消,这种呼声是最高的,您怎么回应呢?
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这两个问题的确是,我们一开始本来也希望纲要里面都能写进去,实际上也基本上都写了,纲要已经明确写上了,一个就是逐步的取消上学的户籍限制,这样对于那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包括北京很多媒体的记者户籍也不在北京,孩子上学也都有问题,我觉得这个应该是逐步开放。当然并不容易,为什么并不容易?因为在一些教育资源比较好的地区,会带来一个教育移民的问题,很多人不是以工作为导向,是以就学为导向来移民,所以(不能)一味的说全部开放,全部照单全收,这个跟国际上不一样,所以有中国的国情。
重要的前提就是把农村的教育先办好。比如像韩国,韩国义务教育是从边远山区开始做的,城市里面不忙做,我们现在城乡一同步以后,反正大家都免费,到这里也免费、到那里也免费,到好的地方读书吧。韩国是山区做,然后城市做,有一个时间差,慢慢做好了,就不一定非到城市来。工作策略来说,恐怕同样我们也有这样的策略,缩小差距才能减少流动,这是一个。
关于择校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不是靠一纸择校令就能解决的,不是禁止择校就能解决的,因为只要学校有差距在就有选择,所以我是主张发展民办教育,把择校的空间留给民办教育,政府办均衡的、基本的、优质的教育,或者说逐步走向更优质的教育。在学校都差不多的前提下,你选择是有代价的,因为你不住在这个地方,至少多付交通费,多付安全的费用,如果家门口学校办好了,我相信没有傻瓜愿意择校,所以解决择校的问题前提是办好每所学校。
本来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希望提出两个很明确的战略口号: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把他作为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叫得响的口号提出来,这里面精神写了,但是没有把它作为很明确的口号。像美国教育改革的口号就是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每一个老百姓都记得。
记者:刚刚你说教育公平,我觉得还在探讨大学这个层面,我们也觉得现在中小学里面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说现在学校的校长因为升学率高、学校升学率不错,就可以当教育局的局长,最后还是学校的校长…,素质教育,包括其他一些问题,现在我看纲要里面也提出中学校长负责制,这块您觉得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改革?
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实际上这个改革和高校是有类似的地方,一个就是校长的产生,不是一个简单的由行政部门或者领导任命的方法,而是应该逐步的鼓励,就是通过教育委员会来选聘,通过公开竞争招聘,因为选任校长很关键,一个学校,或者说学校教工推荐,等等的方式,就是让校长不再是对某一个人负责,而是对一个学校负责、对所有的教师负责,我觉得这个是解决中小学教育行政化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我前段时间也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疑惑,就是关于素质教育的问题,一方面,政府推动素质教育,力度很大,背后还有行政化的影子,他规定的很具体,几点上学、几点放学、上什么课,这样校长还是没有自主权,所以我觉得我们也要不断的去反思,让他们做的更好,能够把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交给学校、交给校长比如校长,我觉得课程应该有他的权利。现在有人说校长只有表面的权利,没有本身的权利,就是说现在我们国家规定的课程,时数已经够满了,校长根本不可能再开其他的选修课程,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课程设置里面,总课时规定的太多了,没有校长开课程的自由,课程20%应该给校长,校长允许他根据学校的个性、根据学校的理想开设他想开设的课程,这个能不能做得到。第二,比如说学生课余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自主权能不能给校长,现在规定礼拜六、礼拜天都不能到学校,都不能开展活动,能不能规定校长可以利用礼拜六、礼拜天做社会考察、做社会调查,参加公益活动、劳动活动,可不可以给校长更多的权利?我想这个应该也是能够做得到的,哪些权利应该给校长,哪些权利要收回,我觉得这些都是需要不断的去界定、去认证、去研究的。
记者: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征求一见了,后期您还会继续参与这个纲要的制定吗?
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教育部还会听取意见,因为教育部已经多次听取意见了,而且起草小组也希望我能够做点事情,起草小组最近还在约我写一篇文章,写关于21世纪基础教育的理念,也是为纲要的理念更多被普及做一些工作,我想我会继续参与。
记者:去年您当时不是提了一个关于幼儿园义务教育的建议嘛,今天仔细看了一下纲要里面,也没有提到这个。
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我是提出把学前一年作为义务教育的建议,当然我是能够理解这次不写,我也同意,因为已经把普及一年作为今后十年很重要的任务,这是第一,写进去了,普及一年不等于义务一年,但是他同时也写了一句话是政府主导的,如果说没有社会力量所有的都必须政府做的,所以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前教育政府主导的这样一个功能,我觉得这个方向是在纲要里面体现了,这次纲要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我觉得也是历次文件里面前所未有的,这块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一年和三年都提出了很明确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的背后有很多问题,我们有没有那么多的教师,有没有那么多的幼儿师范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等等,包括接下来怎么样利用我们中小学的教室,怎么样从小学往下延伸,等等,学前教育本身还有一套制度问题,需要有配套措施去保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