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约会(2007)之十五
忙碌的委员休息日(3月10日)
早晨6时起床,读书时间。读昨天慈济林副总送的两本书,《石头山上的脱贫梦》与《静思、智慧、爱》。前者是关于慈济用“难行能行”的精神,致力与贵州山区扶贫济困的故事。他们坚信“困境会帮助一个人开发内心的力量”,从移民迁村着手,帮助贫困孩子读书,青年人外出就业打工辅导,燃烧起山区人民的希望。而后者是证严法师的著作,她提倡的“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原谅的人”的大爱精神,也让我非常感动。
7:40分开始整理社情民意的材料。来北京开会前,就收到了一些反映国有企业退休教师待遇的信,会议期间也有通过全国政协转来的反映这个问题的材料。打开电脑,整理通过网络反映的材料。如付艳芝老师反映的“教龄三十年,月工资二百五,你信吗?”李美志先生呼吁“设立国家创新日----中国日记节”;大器晚成网友要求减轻学生负担,认为“解放孩子就是拯救中国的未来”;在路上网友主张“多关心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农村幼儿教师问题”;未署名的日本留学生希望“出版盲人儿童教材并且免费发放”;克尘网友建议“我国应该尽快建立社会诚信网络”等。有些材料,准备送有关部门处理,有些准备在会议发言时反映,有些可能进一步调研,作为今后的提案或者建议。
9:40,中央电视台杨阳来京丰采访,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我认为,还是应该从阅读和游戏等青少年的自主活动着手,从基本的行为习惯训练开始。全社会如何创造和谐的青少年教育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与去年一样,中午还是去北京图书大厦过了一把瘾。三个小时的光景,从一楼到三楼。人山人海,拥挤不堪,有些像一个大卖场。除了教辅书,于丹的书也火得厉害。我们没有独立的书评人制度,也缺少负责任的图书推荐机构,所以,买什么书是一个问题。我买了《心的出路》、《思考中医》、《胡适口述自传》、《长尾理论》等十余册,收获颇丰。
下午四点,在北京国际饭店参加民进中央召开的出席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议。民进中央副主席王立平主持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常务副主席张怀西致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周洪宇、陈守义、卫小春、张帆等交流了参政议政的体会。洪宇的一句话很实在:13亿人推荐选择出来的几千人,是太大的荣誉,也是太大的负担,必须认真尽力。2000民进的许多同志都是教育界的老朋友,大家相聚,话题仍然离不开教育。好几个在一线工作的中小学校长,也专门见面交流。
晚上7:30分去北京师范大学的十二橡树咖啡店,参加教育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北京教育理论界新闻界的恳谈会。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罗黎辉教授、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周洪宇教授等参加座谈。大家对于中国教育发展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特别是教育公平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一些的声音与专家的智慧在这里碰撞。我认为,应该看到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前进的事实;应该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建议供决策参考。
座谈结束以后,中央民族大学的滕星教授开车送我们回宾馆,一路上介绍了他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研究。为他的行动精神而感动。
晚上11点30分左右回到京丰。写博客。又是一个忙碌的休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