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子
(2009-08-25 14:12:20)
标签:
荒田泥土苦难父爱流铁杂谈 |
分类: 说来说去 |
自然之子
从答应荒田写书评的那一天起,内心总是牵挂着一件事,未敢稍作松弛。这是我一定要做的事,却始终诚惶诚恐忐忑不安。一本书的厚度可大可小,一条河流的深度不可妄揣。我是一个急脾气的人,答应的事必短平快,这次是个很大的意外,前前后后拖了有大半年,也就愈发地焦躁不安。在散文出版前,于荒田的博客“东野树下”已饱览美文数篇,留下质朴敦厚情真的印记,回味时心中常大作波涛,故久怅搁笔,以至于今。
荒田与我既为大学同窗又是胶东老乡,血液里有同宗同派的亲切。为学四载,余荒于放诞,未曾与之深交,成今日恨事。不多的几次晤面闲聊,其泥土逸香,原璞本色,悠然在侧,是可奉为兄长。毕业至今,十六载光阴,倏然而逝,不觉同逾不惑,同在三尺讲台用尽了青春好年华。流水之殇,浮泛若梦;潮退空滩,数枝细苇于岁月不测风中荡摇尽盛,庶可悲戚。
然观荒田散文,惶恐渐至幽宁,躁狂竟化坦定。常夜半捧读,于静静的決溪河中化为一尾草鱼,且游且叹,流连不寐;又似乎身至旷野,同耕同乐,俨然幻化成禾,重回故土襟抱。忘情处,不胜泪眼婆娑;回望时,也无风雨也无晴。荒田散文,非宁静淡泊者不能品其深隽,非真诚朴素者不能悟其玉润。一本书,就是一卷思想情感的史册;一本好书,就是一部吹尽狂沙的生命藏品。
同窗人中,至今不厌清贫犹能挥汗杏坛的寥寥,大多考研考博经商从政。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也是一个貌似自我而实际上失去自我的时代。我们为何而来?又为何而活?金钱当然不可或缺,但匍匐为金钱的奴隶,任精神撂荒至荆榛遍地,也是很悲哀的事。当年清澈的理想、单纯的激情,至今所剩几何?如荒田躬耕于精神之野,亲近自然泥土淡泊耕收的又有几何?在金钱的作弄中静不下心来赏读如此质朴的文字的,也必然种不出泥土香的玉米。纵览当今文坛,宗利从俗的比比皆是,其文字中多有化肥之矫伪、犬类之谀奉;表面看盛装光艳,内里却空空如也。离开了土地,离开了生命的根基和依偎,一切建筑都是架空之阁,轻弱不堪寸指。荒田的散文,是种在厚重土地里的朴素的庄稼,不施粉黛,清香怡人;也可比作当代散文界的一把富饶的泥土。其文其人,谓之自然之子,自然而恰当。
能将目光投注到土地山川河流,热爱每一个自然的生命,是这个时代难得的精神取向。从头顶的“威海蓝”到身旁站立的树木到脚下的无名花草,甚至一块磨洗万年的石头,一片普通不入法眼的草叶,都能激发荒田澎湃而深挚的真诚。这不是偶然不是无故寻愁觅恨,是骨子里的磁石的引力,不由自主地亲近流铁,拥抱伟大的生命之母,让人感动至深。来自于泥土的生命必然回归于泥土的质朴,将泥土中无染的成分质兑为沉甸甸的文化的果实,是他一向的追索。他是属于这片土地的,也甘愿守望这片土地。他在开篇《決溪河》一文中说:“我的躯体里有決溪河的基因,我的歌诗里有決溪河的传说。”也许我们很难将这片苦难而伟大的土地与荒田的精神分开,也必然和他一起回归精神的原乡。在巴望俗利的人眼里,一块石头不过是一块石头,一支野花不过是一支野花。但在荒田的眼里,它们和大地一样,都是值得敬畏的生命。他能从极小极小的事物里牵引出醒目的风致,让我们叹惋心灵的荒芜,时时经行而竟漠然无睹。这是一种后天无法弥补的思维品质,有了它,荒田登上了精神的珠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有了和土地厮守的信约,他的情感必然朴素而深刻。正像艾青的诗歌写得那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一片苦难的土地,也是一片多情的土地。在他的“父爱如天”的篇章中,荒田用他深情的诗笔饱蘸痛伤的血泪将深沉的爱化成无限悠长的思念,让我这样不肯流泪的人也颠簸在情感的波涛中,不胜悲哭。看罢《我父亲的1993年》,我怅然良久,想起了我的父亲,想起了那些苦难的岁月,正如这片贫瘠的土地的苦难的历史。慎终追远,同悲同憾。子欲养而亲不在,不能须臾释怀。逝者如斯,失去的永不可追回,只能于那颠倒的梦中回味不曾珍惜的味道,从身边的触媒燃起一片艳丽的思念的霞云,一时一刻不曾放下。十三年,漫长而虚空,逝者犹在隔壁,然幽明两隔,无信为通。此情此痛,虽草木含悲,日月失色,又何处何时何人可以疗伤?这种思念和痛楚存置心灵最深处,不知何时何地何人就能让理性的大堤溃坝。那个赶车的人,那个搂草的人,如果是父亲该多好;甚至身上的汗酸味,在荒田的情感世界里都有着深沉的思念的味道。土地的苦难是深埋在泥土里的,这些苦难的泥土最终滋养了生命的禾稼,绽放出深浓的幽香。我在荒田的念父文字里感动、叹息、忏悔。我不知不觉融入这片土地,庄重而肃敬。在这样的情感面前,你是不能站立的,你得弯下自己的膝盖,用最虔诚的姿势仰观。
荒田自己说,用心造一个小房子,让父亲住在里面。这种怀念也像決溪河一样日夜流淌,沉默如水面上的月光。心里装着父爱,父爱便永不离身;父子同根,任何外力都不能将二者分离。当失亲的大痛变成沉静的河流,当苦难的历史镌为入骨的思念,荒田成了父亲的再生。他代表着自然中最动人的进化、最有质感的歌诗,在读者的心底也种上了一棵朴素而沉默的玉米。
如此朴素厚重的情感,是绝然写不出花哨的文字的,这与当代炫耀文字的伎俩家又截然不同。文如其人。荒田本人笑容可掬,智慧幽默,但始终都是质朴敦厚中的活跃,这与见风使舵的势利小人不可同日而语。他的散文虽然泥土味浓重,但颇具雅致,深得风骚遗习;且能文善诗,珠圆玉润;若竹林清风,似古琴神韵;有魏晋风度,濡唐宋气质;接古典美学之地气,融现实浪漫两传统。文字中见渊博学识,美感中显从容儒雅,是当代难得的有重量感的好作品。
荒田散文,就是一条善良质朴、真诚智慧、内里静美的河流。看到他能如此淡定地坚守自我的河道,也高兴也感动。感动之余,东而跂望,期待与兄把酒促膝,畅谈明夜,也算借兄一缕清风,吹尽浮躁骚动。这本集子大部分文章都只看过一遍,故俗陋鄙见突兀其中,来日还当回读涵咏,慢慢得其妙。闻之再版,仓促成拙,不惧大方,言我所言,算交差吧。希望荒田在自己的世界里举锄不辍,继续以自然之子的身份躬耕陇亩,种丰满的果实给我们,我必闻香而动。
荒田博客:东野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