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不是躲猫猫

标签:
躲猫猫爱情游戏人生活法光明磊落休闲情感杂谈 |
分类: 说来说去 |
趴猫
在我们家乡,捉迷藏又叫趴猫,后来才知道有些地方叫“躲猫猫”。猫是我们老家很普及的宠物,那时几乎家家养。因为老鼠多,所以猫得到了这样的待遇,种群迅速扩张。如今老鼠日子不好过,猫也就地位下降,只有极个别人家养着玩,把它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宠物。猫的主要工作就是“三陪”——陪玩,陪吃,陪睡,大多数都失去了捕鼠的武功,见了老鼠龇牙咧嘴极为恐惧。
猫是一个很安静的动物,没事就打坐入定,很有佛教徒的风度。打坐中的猫,双眼微眯,似睡非睡,俨然静止的雕塑。趴猫名称大概来源于此,也就是躲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装死。这是每个孩子都玩过的百玩不厌的游戏,无论何处何时,无论人多人少,都能即兴来玩的。孩子们之所以喜欢玩,是因为这个游戏有悬念,有秘密,有刺激。自己躲到一处,让那找人的笨蛋煞费苦心来回折腾,找到了惊心动魄,找不到心急如焚。农村地方大,可藏的地方多,难度和魅力也就特别大。不像现在,孩子们锁在楼上,能藏在哪里呢?往往和周扒皮偷鸡似的露一半屁股,很没有创意,也不够刺激。
我们那时候大概划分一下范围,范围内可藏之处比比皆是,就看谁能出人意料。有人藏在储物间,有人藏在厕所里,还有人竟然躲在猪圈中。躲在猪圈里的弱智儿,除了要忍受臭气熏天,还得随时提防猪的骚扰。我最有创意的一回是躲在卧室的顶棚上。那时,家家都有这样的顶棚,冬天烧大炕,屋里暖和,顶棚上可以储存地瓜防止冻坏。我顺着梯子爬上去,把梯子掀到对面的墙上,造成不在现场的假象。第一次到顶棚上,黑咕隆咚的确实心怀忐忑,但又窃喜藏所之巧妙。大概过了一刻钟,我听到下面两个笨蛋在认真研究分析,找了半天还是没找到,就失望地出去了。我正得意之时,忽然发觉身旁有骚动,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肥硕的老鼠,吓得我这只假猫魂飞魄散。情急之下,夺路而逃,不慎将顶棚踏破。而且,梯子也够不到,急得我抓耳挠腮,最后只得大喊大叫,狼狈至极。
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人这一辈子能躲到哪儿去?自以为的安全避所到最后都得昭然天下。我忽然想到了小海,他是我的伙伴,村里人都说他聪明。在发生“躲猫猫”事件之前,我也一直这么看。
那次参与趴猫的孩子特别多,男孩女孩一大帮。五个人找,十几号人藏,而范围又特别小。这是最能发挥聪明才智的时候。我不幸成了找人的五人中的一个,很郁闷。我和小山一起出动,先后找出了三个鸟人,都藏在很没有创意的地方。到最后,就是找不到小海。小山说:非得把它挖出来不可。于是我们五个人一起协作,察看每一个可藏之处,依然无果。在回去的路上,小山忽然神秘地说:我知道了,你看。我顺着他的手看过去,发现路边的草垛竟然微微抖动。我们蹑手蹑脚地过去,听到里面还有声音。我使了个眼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撕开遮挡的麦秸,里面的一幕让我们都呆住了。
小海趴在一个女孩的身上,裤子褪到了脚底下。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搞男女关系,脸憋得通红,我们几个脸都憋得通红,小女孩也满脸通红,不敢拿正眼看我们。小海拉上裤子,笑嘻嘻地说:谁都别说出去,说出去我就咬下你们的耳朵。虽然他的威胁很让人惊悚,但事情最后还是让大人们知道了,小伙伴们也都知道了,女孩们都假纯情不和小海玩了。小海不知道,还是拖着我们做趴猫的游戏,样子非常急迫。这让我很反感。所以,以后我见了狗或者猫光天化日之下乱搞男女关系,就拾起石头扔过去,其他人也是这样。从那件事以后,我对趴猫失去了兴趣,对小海刮目相看。
多少年以后,当我读了余华的《兄弟》被主人公李光头深深吸引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小海。李光头八岁就有了性欲,经常脸通红骑在板凳上,或者走过大街小巷,将城市里所有的电线杆子搞了一遍。但小海不同,小海一直在游戏中趴猫,而李光头可以明目张胆地引以为荣。这就是人性。孩子的行为是不该受责备的,长大了依然想方设法掩藏自己的不可告人的用心,就像躲到草窝中的恋爱,迟早是会被发现的。我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小海结婚后在外面搞了女人,还搞了一个俄罗斯的姑娘,最终事情闹大被抓进监狱,也离了婚。所有阴暗的想法,我们自以为藏得很严实,用一个又一个的谎言来躲避别人的猜测,最终依然无处藏身。
有人一辈子都在做躲猫猫的游戏,把自己藏在虚伪的套子里,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活得很累。也许谎言可以暂时遮住了人们的眼睛,时间长了,傻子都看得出来,此之谓小聪明。很多人都是抱着这种侥幸的心理将真我藏在在谎言的世界,藏在不见天日的地牢,最终还是一场空。即便别人不找你,你最终还是要自己出来,何苦呢?
回头想,爱情里的趴猫游戏有点侮辱了猫。猫的从容淡静没学到,偷腥倒是发扬光大。做人,藏了一时藏不了一世,最后遭殃的还是自己,也让许多善良无辜的人深受其害。对亲人,对朋友,最好光明磊落,落得踏实,生活得无忧无虑,这多好。夫妻之间这一点尤其重要,互相信任,不趴猫,不躲闪,心无芥蒂城府,干干净净来去,清清白白生活。
忠告:爱情不是躲猫猫,真诚相待情方好;一生不躲亦不藏,天长地久乐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