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称谓

(2008-01-10 14:55:48)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没事找个话题

唠唠聊聊

休闲

分类: 说来说去
闲话称谓
 
我以为,这个世界上,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最美丽的称谓莫过于“妈妈”二字。不少语言中“妈妈”的发音大同小异,可见是天籁之音,是上帝的语言,是天使的呼唤。比较而言,“娘”的叫法是乡村版,“母亲”系书面语,都没有“妈妈”来的广泛适度。一声“妈妈”,多么自然亲切!一辈子都叫不够叫不烦。这个称谓将神圣感、亲切感完美融合在一起,百听不厌,愈久弥新。如果我们真是犯了什么过错,依我看,用不着到庄重的教堂作忏悔,只需反复叫两声“妈妈”就可以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那些别有恶意的人,也深知这个称呼的神圣,所以为了打击对方,咒骂侮辱他的母亲,至于咬牙切齿,算得上恶毒险恶,这便有了国骂,是很丢人的事,缺乏起码的人格国格。也不知外国人是否如此歹毒。
 
兄弟姐妹间的称谓也算得上是美妙亲切的。中国人愿意简化了来叫,一声“哥”“姐”“妹”“弟”,叫得人温暖心疼,这便是割舍不下的血肉亲情,是骨子里发出的声音,是超越了功利的相濡以沫和相亲相爱。只可惜,由于独子家庭的普遍,这种美好的情感体验怕是不久在中国要濒危的,这比丧失了某种文化遗产更算得上是大损失。人穷点没事,情感方面缺乏了重要营养,是要生病的,严重的可能先天不足甚或畸形的,当然是可怕的事,这是政策制定者所始料未及的,多少年后当有新的定论。凡是美好的称呼都有人窜用,江湖上人的称兄道弟便是明证。有些确乎胜似亲兄弟,有些则鱼目混珠,脏了圣明。朋友间喜欢这样来叫,可见都渴望血浓于水的无欺诈的亲情,也从侧面反映出世间真情的缺失。
 
夫妻间的叫法极多。国外大概比较直露,亲爱的亲爱的叫得人肉麻,宝贝宝贝的喊得人酸掉大牙。这也无妨,毕竟,夫妻间的关系是极特殊的关系,没有血缘联系却有爱情相牵,这油腻的称谓便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中国人先天羞涩,虽然被窝里和外国人基本事件相同,但面子上还是造了隔阂的假象,比较中庸。古代歧视妇女,在外对别人称“拙荆”“贱内”,仿佛如此这般便可暗示没有动物般的欲望,神圣规矩道貌岸然,维护正人君子的体面。呜呼,中国人的虚伪幼稚可见一斑。妇女解放后,倒是改了很多,没人再侮辱自己的妻子了,但还是有点换汤不换药的味道,什么“家里的”,“家属”,“孩子他妈”,依然是附属的性质。倒是“老婆”的叫法来得亲切,就连刚谈恋爱胡子都没长一根的初中生也一口一个老婆叫得欢。这“老婆”二字细品是比较实惠的,意义也较为丰富。能够带上“老”字的,本来就不是一般的关系,(老师除外),而“婆”字,又大概是“婆娘”“婆姨”的简称,这就好像说,老婆既是和姐妹一样的情感,又兼职爱情家庭的重担,男人心里过意不去,便假惺惺带上“老”字以补偿不做家务不带孩子的愧疚,所以恰到好处,越叫越舒服。
 
陌生人之间的称呼多种多样,“先生”“小姐”是相对高雅的叫法,只是“小姐”后来误落红尘,不敢再拿来叫人了,否则侮辱了对方的清白,有点招骂的意思,只好用“女士”来作替代品。中国人以前最多的叫法是“同志”,是沿袭了政治上的名称来表达立场上的一致的,是政治第一性的时代的特征称谓。现在也有很多人这样叫的,慢慢觉得有点老土,很陌生的感觉,就跟喊木桩子差不了多少。混熟了,叫法便花样迭出,要么在姓氏前加一“老”“小”字,表示亲切,但距离也是比较明确。称呼人家全名的,有些生分,有点生硬,这在古代是很不礼貌的,只有长辈或者老师或者领导可以直言不讳。于是,改称单姓,或者只称名,有的只称呼一个字,诸如“刘”“张”“胡”“花”“雅”“香”的,叫着特亲切,介于朋友与亲人之间。当然再熟就改称外号了,诸如“老狼”“汗胖”“小破鹅”之类的,却并不让人觉得气愤,倒是有一点温暖,有时甚至想让别人多喊两声的。这从另外的角度说明了人与人之间还是十分渴望领有一份温暖的情感的,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称呼是一门学问,不作具体细致的研究也只能说出皮毛,当是一份午茶,回味回味,不求专攻,只作谈资和消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唱一曲哎呀麻
后一篇:雪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