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爵 士 乐 的 诞 生 (1948年-1959年)
(2006-12-18 17:56:51)
在这里,牛顿的第三法则再次发挥了威力。我们早已注意到音乐对横扫一切的博普乐作出的反应—那就是新奥尔良爵士乐复这一场倒退运动—但其实还有另一个反应,其意义更加旷日持久、形式更加进步,它以“冷爵士乐”冷却了如日中天的火热博普,显然是冷得可以。而活跃在冷爵士乐诞生的年代的就是小号手麦尔斯、戴维斯(1926~1991)。本页谈到的麦尔斯,在1948年不过是查理、帕克乐队中志同道合的同伴们四处飘荡,寻求崭新的声音。同样探索新音乐的还有已经解体的克劳德、索恩黑尔乐队的成员(该乐队以改编乐曲前卫、器乐演奏有趣而著称,其中包括低音兼次中音大号和法国号),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作曲家兼上低音萨克斯手盖里、马利干(1927~1996)和乐曲改编吉尔、埃文斯(1912~1988),这两位都希望组建起“一支不错的小型交响乐团;好为它写点什么”。他们和戴维斯一同反对喧闹不休的博普乐,而更钟情于静若深思、凝如飘絮的音乐,其演绎方式很多是得益于莱斯特、扬那冷静轻灵的技法。九位乐手同心协力、想方设法来充实构筑一支九重奏乐队设想—九个人,恰好是能够完美表现(规模大得多的)索恩黑尔乐队那丰富厚重的声音规模最小的组合了。1948年9月,他们接受了纽约皇家行宫俱乐部的聘请,要到该地驻唱两星期,而乐队还没有准备停当呢。而广告上写的是“麦尔斯、戴维斯乐队:由盖里、马利干、吉尔、埃文斯和约翰、刘易斯改编”,从而将首开一种音乐形式的光环笼罩在几位仍在实验阶段、籍籍无名的改编头上。事实上,乐队成员之间完全是平等关系,只是由麦尔斯统一管理而已—直到后来,连同成功的光荣也一并落在了他的头上,这一点让盖里、马利干十分反感。他们的驻唱只不过持续一周,只有一小撮听众欣赏到了他们的音乐;若非一位来自大都会唱片公司的热心人引导他们走入录音棚,在1949年到1950年间录制了三场共十二支乐曲的话,乐队恐怕早就偃旗息鼓了。据说,他们在皇家行宫演奏的乐曲以及此后录唱片的作品都成为传奇故事的绝好素材—因为这些标志着“冷爵士乐”的诞生,整个50年代它主宰着整个爵士乐世界—赢得广大听众,而戴维斯、马利干等人更平步青云成为爵士乐巨星。让我们重听那些音乐,你一定会奇怪有什么必要为它大惊小怪呢。五十年既往,再听这些乐曲已经平淡无奇,那圆润甜美的铜管乐器、管乐器和钢琴为了自己舒服,似乎都过于光滑流畅了。情感上严格控制,音乐上精心锤炼,对,的确如此。该怎样评价就留待你自己去回答吧。谈到此处,似乎冷爵士乐已经是陈词老调了,但是你却是第一次听到它的名字。这只不过是因为它从未大呼小叫地自我吹嘘,并不代表它毫无价值。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