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听评书的日子

(2012-06-16 10:04:08)
标签:

评书

单田芳

袁阔成

刘兰芳

杂谈

分类: 随笔

怀念听评书的日子

辛泊平

 

清晰地记得一群孩子中午时分准时围在收音机旁听评书的时光,竖起的耳朵,放光的眼睛,从电波里传出的神奇的声音,弥漫于空气中的激动,那是孩子们的精神盛宴。刘兰芳的《岳飞传》和《杨家将》,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单田芳的《水浒传》《隋唐演义》《三侠五义》,等等等等,我们一路听来,痴迷、沉醉而忘我。短暂的半个小时,却能让一个孩子兴奋一整天。我们激动于八大锤聚会、锤震金蝉子的跌宕起伏,悲伤于岳飞风波亭、关云长白走麦城的英雄末路,惊叹于诸葛亮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的运筹帷幄,愤怒于宋江的玩弄权术、招安投降……那些古人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别有滋味的情怀和辽远,忘记烦人的作业,忘记刻板的课堂。

那是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日子。那“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无限可能,“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戛然而止,都让我们怅然和联想。上下学的路上,小伙伴们热烈地谈论岳飞与杨六郎那个更厉害,争论张飞和李逵那个更有力。那时没有听过侯宝林先生的相声,不知道关公战秦琼是让人尴尬的笑话。我们按照自己的好恶和逻辑,给我们心中的英雄们排座次,像梁山一百单八将一样,天罡地煞绝不含糊。错位的比较,但我们演绎得严肃而认真。记得有一次,几个小伙伴对卢俊义和岳飞的武功争论不休,因为传说中他们都是周仝的徒弟,吵来吵去,谁也说服不了谁,实在没有办法,就问正好遇到的疯子,疯子大怒,说一句“你厉害”,然后作势抓人,吓得我们落荒而逃。此情不再,此景难来,而在时光的皱褶里,那时的心惊胆战也成为鲜活而动人的印象。

当时,最让人难过的是偶尔有一天走亲戚或者放学时间晚了,错过中间的一部分,那种百爪挠心的煎熬,和对人物传奇的关注,让我们食不甘味,心不在焉,精神恍惚,四肢无力,甚至整个身体都软绵绵的,犹如大病一场。那时我们没有录音机,没有网络,更没有现在的百度和搜狐,错过了也就错过了,收音机的广播不会重新再来。许多时候,我不得不借助其他人的转述,完成对故事修补和人物命运的演绎,或者相反,由我把故事的走向连接小伙伴们中断的记忆。而在这种因人而异的转述中,我们的组织语言的能力和想像都得到了最好的训练,它比课堂作文来得自然,来得亲切。

时至今日,铺天盖地的新闻、影视以及明星花絮让我们目不暇接,我们无法知道哪一个消息的背后是陷阱,那一个繁荣背后是泡沫,谎言衍生谎言,谎言对抗谎言,我们只有跟在后面,被迫或者心甘情愿地调整自己的判断与神经。于是,有些时候就从网上找昔日没有听全的评书来听,以唤回曾经美好的回忆。然而,物是人非,一切都已改变,年龄,心境,以及口味都变了,我再也找不回那种急切的期待和醉人的快乐了。所有的评书都可以从电脑上下载,不用担心中断,不用担心错过,你可以一直听下去,只要体力和精神允许。但也正因这种过于流畅的倾听,使得那些吊人胃口的悬念缺少了足够的等待和虚构。生活中,我们常常抱怨残缺,但有些缺憾恰恰是一种美丽,而这种美丽无法复制。或许,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在缺憾中感受完美,在自足里触到无聊,然后,一点点改写漫漶不清的记忆,最后完成自我的灵魂定格。2012-4-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