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感谢各位朋友长期以来的关注与厚爱!我的新书《投行十年》已经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目前已在当当、亚马逊、京东等全面预售,谢谢您的关注。
→→→→→→→→→→→→→→→→→→→→→→→→→→→→→→→→→→→
一、做市商的现实困境
1、做市商是有用的。
做市商制度是我们从别人那里借来的,这个制度也是证明在别人那里充分发挥了作用的,要不然我们也不会借过来,谁也不愿意拿一个废物过来不是。做市商的运行机制以及功能这里不再赘述,简而言之其至少能够实现两个大的功能:一个是实现新三板交易市场的流动性,二是体现出资本市场价值发现的功能;当然这个功能是相互影响的有机的一个整体。
做市商制度是有用的,但是目前在我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这里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券商的参与度不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券商传统业务的理念根深蒂固或者说转型尚未成功,尚没有找到通过做市商或许收益的最佳合理的方式和渠道。②券商财大气粗,有点看不上新三板挣得那点小钱,参与做市业务的积极性不高,最典型表现就是资金投入不够、对于做市企业的考察和分析不够。③券商不能从投资或者发展的眼光来判断新三板企业的价值和未来,对于做市企业的判断标准过于笼统甚至粗暴。
2、改变做市商的困局需要长期努力
做市商制度已经建立但是作用发挥有限,那么监管机构也是非常着急,于是这次通知也是提出了一些措施,小兵对此理解为:
1)券商可以多渠道筹集资金,不过问题是现在很多做市商的问题并不是券商有没有钱的问题,而是券商愿不愿意拿来做市的问题。当然,如果有些券商非常有意愿做市而就是受制于资金问题的话,倒是有了更多的选择。
2)券商构建股票估值定价体系,支持做市商业务。中国不仅是做市业务,包括并购、重组、发行等很多业务都需要完整的股票估值定价体系,这个东西很有用也需要用,只是目前我们还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我们很难构建这么一个有效的体系。
3)经同意券商可以开展股票借贷业务对冲做市风险。这个借贷业务具体怎么操作,怎么借怎么还还真不是很清楚,希望细则能够早日出来指导我们。
3、做市商的多元化
不管做市有没有用,挂牌企业对于能够参与做市转让还是有着很大的需求和期待的,而由于前面券商对于做市业务的谨慎甚至消极,导致了一些矛盾。比如:有的企业挂牌之后要求券商为其做市,而券商说企业不满足条件,导致很多争议和纠纷;有的企业会要求券商在挂牌之前签署一个挂牌必须为其做市的协议,有时候券商又想做业务又不能保证做市,也是左右为难。
现在做市商的门槛放开,小兵一直将其看作是可能是引起新三板市场变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小兵对于私募基金对于新三板市场的影响有着满满的期待,其主要原因如下:
①基金尤其是股权投资基金对于企业成长性以及价值的判断和估值某些情况下比券商更加具有敏感性和专业性,他们更能精准的发现中小企业的价值。
②基金做市会更加用心,毕竟在目前股权投资回报率低且不确定性大的情况下,那么基金很可能将做市商作为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并用心去做。
③基金不缺钱并且基金的钱本来就是用来做股权投资的,那么与其以前扫大街似得找项目,还不如直接去新三板市场去找已经经过中介机构调查和规范的企业。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证监会对于做市商资格的放开也仅是一种支持的态度,至于怎么落地还需要时间。不过,在本通知中已经对做市商资格做了基本的门槛限定,那就是:做市业务的机构实缴注册资本应不低于1亿元,财务状况稳健,且具有与开展做市业务相适应的人员、制度和信息系统。单单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做市商资格的放开应该要比推荐挂牌资格的放开更加具有可行性也应该会更快的落地成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