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北疆博物院美国也曾想插手——北疆史话
(2018-04-24 08:40:55)
标签:
历史文化桑志华北疆博物院龙骨化石 |
耽搁了数月的桑志华终于能够继续自己的科考勘察了,为了解决中国农商部所答应的旅差费用问题,桑志华进京会晤周部长,却又赶上了张勋复辟,这下等于又是自投罗网般进入战场。
历经周折,桑志华的驼队终于再次出发,这次目的明确:各地中药铺都收购到了甘肃庆阳一带所产出的“龙骨”,桑志华断定那里有一百万年前的化石积堆层。
洋人高价来此“挖药”的消息风传庆阳当地,农民争相报名做工,没想到洋神父格外“抠门”,斤斤计较,连一个铜子儿也绝不多出。
乡民们从连仲口中得知:神父算账极为精明,别想蒙住这位“法國進士”,不过,一般最终结算时格外大方,有时奖励的小费比工钱还多。
这消息逐渐传到了当地政府耳中,警局主动派来警察维持秩序,桑志华留下了两名,局长却非留下四名不可,桑志华大为不解。
连仲苦笑解释:为的是将来小费能加倍!
固执的桑志华干脆一个不留,但这么大的工程,安全防护还是必要的,桑志华主动拜访当地驻军,法国博士证书与中国政府顾问头衔引起了吴司令兴趣,从此一队大兵担任了科考队警卫。
军队的震慑使传说中的土匪没来骚扰,但零星小偷倒了大霉,一个顺手捡了块出土化石的人被折磨的奄奄一息,这使桑志华内心极为不忍,但为了警戒周边,还是采取了默认态度。
为了不让外行的农民工弄坏珍贵的化石,桑志华琢磨出了先涂胶后出土的采集化石办法,这办法直到今天还被大多考古队采用。
各种古动物化石越来越多,尤其令桑志华兴奋的是:竟然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三趾马动物群!
化石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四十大木箱,艰难昂贵的运输问题让桑志华倍感为难!
千辛万苦回到了天津的桑志华却好似灾星未退:天津海河出海口淤积堵塞,大水泛滥成灾,淹没了各国租界,还没有喘过气来的桑志华为妥善保存这些珍贵标本费尽心血。
水灾缓解,桑志华认为是上帝在善意提醒,他及时修改了自己的草图,并向建筑师比奈提议加高博物馆主建筑地基。
一战的结束和德国的战败为博物院的动工创造了条件,北洋政府虽然武装接收了德租界治安管理,但因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在法律程序上还未完成对德租界的收回。尤其城建用地,天津德租界暂时成了“八不管”地带,法国教会加快了建院步伐,抢先在原德租界河西区马场道破土,桑志华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没想,此时赶上天津灾后重建,水泥奇缺,有价无市,桑志华不得不求助法国教会,不惜万里之遥从欧洲大陆海运建筑材料到中国。
桑志华此后不再关注工程进度与质量,他信任著名的建筑师比奈。
桑志华关心的是遥远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南端萨拉乌苏河畔的德维尔德神甫报告说发现了一种罕见化石,专程送到天津的样品让桑志华怀疑:这是更新世时代的哺乳动物化石。
还是为了筹集勘探资金,桑志华先去了一趟北京,没想到法国大使包善先生立即介绍认识了一位绝对美国富翁,名叫安德鲁,据说是“美国第三次赴亚洲远征行动”总负责,安德鲁先生一谈起中国便眉色飞扬,口若悬河般炫耀自己准备在蒙古大草原全面探险的伟大计划,准备不惜耗费500000美金,专门探求“人类与猴子之间”链条缺失的那道环节,届时,凡是参加的人将会伴随美利坚合众国而名垂青史!
桑志华不卑不亢谢绝邀请:“法国人只能靠骡子一步步探访附近的煤矿,对不起阁下,我要去晋阳府了。”
1920年,桑志华有了第一个正式的属员,这个人是法国天主教派来的懂得植物学的享利·塞尔(Henri
后来,塞尔神甫于1931年11月在旅行中发生意外事故不幸罹难,桑志华就此悲痛地中断了与这位忠诚可靠朋友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