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桑志华自然博物馆科考驼队 |
分类: 子金山侃史观点交流处 |
桑志华所说的建立博物馆并不是说空话,1912年决定来华时,他就有了这个愿望,当时的埃米尔·黎桑神甫刚刚获得法兰西科学院动物学博士头衔,由于对自己的同胞韩伯禄(Pierre Heude )的创建上海徐家汇博物院壮举极为仰慕,便建议耶稣会在中国的北方也建立一所同样规模的自然博物馆,用来收藏北方地质标本,研究广阔神秘的中国。
现在,天津法国教会已经通知了桑志华,支持他的建议,建造一座建筑物来储存他收集到的标本,所需资金正在筹集中。
天津地区的教廷负责人德·维埃纳神甫答应资助,而且表态:建造日程决定于储存内容。
换句话说,一切都要看桑志华能搜集到些什么。
桑志华不辱使命,已经收集到大量地质、岩矿、古生物化石和动植物标本,建造一所能够妥善保存这些珍贵标本的仓库成为急需。
桑志华进一步向教会提出建议:将要建造的这所建筑,最好能集储存、科研、展出于一体。
这就等于事实上建造一所自然博物馆,但是,天津法租界内并没有合适的地块。
桑志华对将来收集地质标本胸有成竹,他已经发现了有现成的两大网络可以利用:中国的各个中药铺能提供准确的古代化石出土信息;各地天主教会也几乎都在收集中国的各种矿石标本。
各国教会这种大量收集所在国地质情报的行为,背后无疑有无法明说的原因。
桑志华巧妙地利用了这点,以天津耶稣会的名义号召所有中国的天主教徒,把自己教堂收存的矿石、化石、动植物标本送到天津来,这是上帝的召唤,一切为了上帝。
效果极佳:好似一张大网罩下,鱼虾纷纷出水,半个中国的各种地质宝贝源源不断向天津集中,现在标本已经逐渐充满崇德堂的十三个房间和地下室。
建立“黄河、白河流域自然博物院”的前期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最主要的是,桑志华不再是无的放矢,各地送来的零星标本成为准确的勘察指南!
大网撒鱼过后将是重点垂钓!
桑志华亲自设计博物馆草图,然后留给了远东地区地产信贷建筑局局长比奈先生,他是个专门负责工程的建筑师。
桑志华自己还是精心完善了考科驼队,这次的目标是陕西黄土高原,桑志华准备经晋西南与豫北地区到达目的地。
没想到却经遇了意想不到的一路坎坷,各省赞同袁世凯称帝的与赞同共和的军队大打出手,山西各个大股土匪已经分化合流,有的成了保皇派,有的成了革命者,桑志华等于把自己置身于子弹横飞的战场。
靠着洋人身份与那封随意解释的电报,桑志华的驼队才算没有被诸多莫名其妙的部队征用,他们来到了山西与河南的交界处,两省的部队正在隔河射击。
桑志华发现了一种离奇现象:双方士兵似乎射击技术都极为差劲,只见子弹飞,不见人中弹,炒豆般的枪声持续了一天,与驼队同在战壕中的一连士兵竟然无一伤亡!
看着桑志华大为不解的神色,连长解释:这情形一个多月了,仅他们连队就打出去几万发子弹。
“打死了对岸多少人?”
“为什么要打死人?”
连长解释:这是生意,双方心知肚明,也就比比谁的财大气粗,哪家人多势众,子弹多的一方就是赢家,就像在戏台上演大戏吧。
桑志华无比赞叹中国人的这种不流血的仁慈交战方式,结果更不可思议:自己所在的黄河北岸亮出了两门年龄至少百年以上的青铜炮,连炮衣也没用脱掉,双方便默契般暂时休战,桑志华一行得以顺利渡过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