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奇闻越女剑军事历史 |
第三集、犯我强汉,虽远必诛
庄子在与赵惠文王谈论剑道。
庄子用富于诗意的语言阐述以剑道治理天下:坚城险山才是无坚不摧的剑尖,和谐周边邻国才是锋利的剑身,遵循自然规律顺和民意才是真正的剑道。
“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
庄子为赵惠文王描绘了他心目中的天子剑:用燕溪的石城山做剑尖,用齐国的泰山做剑刃,用晋国和卫国做剑脊,周王畿和宋国不过是它的剑环,韩国和魏国不过是它的剑柄。这把剑看来确实够长!
(中华剑道)
现代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先生一生创作了十四部长篇武侠巨著,后来得意的将其作品名字的第一个字组成了一副对联,并付印在了《鹿鼎记》的后记中: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其中带有剑字的有两部:《书剑恩仇录》与《碧血剑》,其实,金庸大师还有一部中篇小说也带有剑字 :《越女剑》。
《越女剑》的故事取材于于非正史文献《吴越春秋》,其原创无疑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是在讲述春秋时期一位越国少女在深山得遇一头得道白猿,因而掌握了神奇剑术的故事。
值得关注的是,越国的这位深山女剑客后来得到了越王赏识,被请到了越国部队中担任了剑术总教官,这使得越国部队战斗力大大提升,以至于后来的越军出现了“三千越甲可灭吴”的辉煌。
越女剑的故事虽然出自野史,但越女在觐见越王勾践时关于剑术的理论却值得琢磨:据《吴越春秋》记载,越女对勾践这样解释她的神奇剑术:“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
越女在说:所有近身肉搏技术,关键在于自己全神贯注,表象却要安逸如常,在对手眼里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当真动手却突然变成一只令人恐惧的猛虎!
这大概就是庄子口中所说的庶民剑最高境界,这种御剑技术倘若得到普及,自然在战场上威力大增,庶民剑一旦集结组织起来,也会起到想象不到的威力与作用。
可以这样认为:春秋末期越女剑传说的出现,应该是剑道出世的雏形期;及至到了战国时期庄子说剑,剑道已经超出了剑术范畴;剑道发展到司马迁论剑的西汉年代,剑道已经成为持剑掌兵之人的道德规范,这时的剑道,开始升华为一种精神象征。
但是,长剑在战场上的实际作用,却不像剑道这般步步升华,中国汉代,随着骑兵在战场上的大量出现,昔日的战场利器纤细长剑逐渐黯然失色,终于被改型的汉剑所替代,再接着变形进化为著名的“汉代环首刀”,由剑到刀的转化,其实就是整个汉代的军事装备变革史,而长剑这个名词,则慢慢成为国家军事力量的象征。
战国时期中原各国地图。汉代疆域地图。连绵不断的长城。
按照庄子的天子剑理论,我们看一看汉朝长剑的构成:剑锋——剑尖直指西亚;剑愕——剑刃挥过大漠草原;剑脊——连绵不绝的祁连山组成了剑背;剑谭——剑鼻以及附在上面的剑环不过是结成军事联盟的西域诸国;剑夹——剑的手柄则牢牢扎根在西汉都城长安。
汉武帝刘彻在打开一卷汉代西域地图。
汉朝第七代皇帝刘彻打下了汉代疆域基础,因此被后世谥号为汉武帝,汉武帝的剑锋所指,又何止西域祁连山?这把远超庄子“天子剑”长度的汉代长剑,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
后来西汉名将陈汤曾给汉元帝上书:“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极像是陈汤在为汉武帝的功绩做一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