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历史孙子吴国楚国 |
分类: 青少读物《孙子伐楚》 |
七、失控战局
战势明朗:不尽歼囊瓦部主力,吴军难以继续采取其它军事行动。
孙武向吴王建议:全军向柏举隐蔽接近,尽量拖延决战时刻,耐心等待楚军云集,那时吴军的三万精兵就是三万敢死队,不但有了用武之地,更重要的:那时楚国腹地必然空虚……
自进入楚境以来,真正与敌接战的,实际上不过前锋3500人,吴军主力一直在养精蓄锐,等待战机,蔡、唐两国部队,也一直在待命参战,现在总算到了三国联军战楚兵的时刻。
大战在即,两方蓄力攥拳,准备一较生死。但三国部队编制不同,兵器有别,方言各异,统一指挥配合作战自然有一定难度,所以,吴楚双方真正接触已经是当年十一月的事了。
据左传记载:双方真正的大战爆发于公元前506年夏历11月19日。
夫概这次被布置在了前敌,出兵以来的郁闷总算舒畅了不少。
现在夫概面对的是:正前方楚国十万大军,黑压压一望无边,每天,营寨内都出动几万楚军列阵求战,而自己这边呢?暴露在敌前的唯有自己所率的五千步卒。
假如是位理智将领,兴许早就忐忑不安了,没有人能心安理得面对准备一口吞掉自己的庞然大物,但夫概不同,这家伙是个地道战场“疯子”!
夫概坐卧难宁、寝食不安,但却不是一般人面对强敌的那种不安,而是一个老酒鬼被捆起来闻了半个月酒香――就是不让沾唇的那种不安,心急难耐,欲扑上去灌他个昏天胡地,爽个痛快再说!
可是不行,孙武还是传令:不准擅自开战!
就这样与楚军相持下去?莫不是在等待他那三千前锋歇过来吧?到时再把咱家换下去?吃独食?老哥怎么闭眼淘换来这种主将!
也许是看见楚军人多,心怯了;不相信俺夫概?怕打输了没法向王兄交代。
可气的是,王兄偏还对这位主将言听计从,这家伙的点子一经从王兄嘴里转悠一圈就立时成了王旨,特想不听,不听还不行,王弟真是窝囊!还是当王好啊!
孙武已经说服了吴王,那就是,继续等待楚军集结,寻觅战机首先求歼楚军援兵,这种部队,精力耗在了路途,初来乍到,不明战情,一旦遇到打击,最易全歼。
伤其十指不若断其一指!
前三战已经打掉了囊瓦的锐气,楚军主力一时不敢发动攻势作战,就让夫概将军的五千人与他相峙,让楚军主力空耗,依次剪除它的羽翼,最后再收拾它,那时楚国将不再有可战之兵,不管楚国多大,也将沦为猛虎口中的老牛,一顿美餐!
这是解决楚国的最佳之策,也是最速战法,推迟决战是为了尽快决战,并且一战必胜!
吴王明白孙武的建议正确,所以在夫概亲赴中军求战时,吴王当即与予拒绝。
夫概的请战几乎是胜利宣言:“囊瓦这家伙,仁义早丧尽,贪财不施恩,楚军中没人愿意为他卖命,现在追杀过去,举手就能拾掇了他!”
阖闾坚决不许,理由冠冕堂皇:“急于开战天时不利。”――这既可以理解为老天给了吴王私人暗示,也可以理解为天气状况不利于进攻,而且连解释的理由都不需要寻找,对方还无法反驳。
可是,这套花活对夫概没用,他才不理睬什么老天,憋着一肚子怒气,回营就召集部将宣布开战,理由充分,慷慨激昂:“自古有云:大将追求的大义,就是为了完成君主交给的使命,今天夫概豁上战死沙场,楚国能破,死而无憾!”
主将都将生死置之度外,部将还能有何话说?夫概之言,一经传达,五千“熊兵”立时被感动的“牛”气冲天,人人摩拳擦掌,个个热血沸腾!
五千私兵皆是夫概精选死士,膀大腰圆,刀剑精良,武艺超众,经主人这番动员,全军几乎就想喊一句:“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