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子伐楚动员了多少部队?

(2015-03-19 09:07:10)
标签:

文化

历史

孙子

楚国

吴国

分类: 青少读物《孙子伐楚》

四、兵者诡道

孙武认为,以吴国现在的国力、兵力与楚国相较还不是一个级别,楚国地大物博,军力庞大,即便这几年经吴国努力骚扰,实力有所削弱,但鉴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变真理,与楚国全面开战,占上风的还是楚国。

欲摧强楚,还要继续这种弱楚努力,继续等待机会。

阖闾觉得孙武分析有其道理,强忍下一举吞掉楚国的欲望边境维持与楚国相持,国内开始了自身强军,孙武帮助阖闾“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开始建立一支经过严格训练的的部队。

《吕氏春秋》记载:“阖闾之教,孙、吴之兵,不能当矣。”――可见经孙武所训练士兵的战斗力,逐渐名冠华夏。

战机出现了:据《东周列国志》记载:楚国的令尹囊瓦因为索取贿赂未成,一怒之下囚禁了两个属国的国君,蔡国的蔡侯和唐国的成公且一关就是三年,直到他索要的宝马与裘、佩到手才释放了这两位小国国君回国。

这是在向天下宣告楚国贪官当政已经让属国忍无可忍贪官能亡国,此理古今不变!

这下也导致了蔡、唐两国与楚国公开翻脸,纠集了北方十八会盟伐楚,但是,会盟会了几个月也没会出什么结果

最后蔡、唐两家终于明白,吃柿子拣软得捏才是真理愿意出手专砸硬核桃大家都是玩嘴的,没人愿意当真与楚国开战

两位回头南望,发现还有个专与楚国作对的吴,于是各使高招动员阖闾对楚开战。

对阖闾来说是:正瞌睡,有人送来了枕头!立即询问孙武:“当初您说不可攻郢都,现在怎么样?”

孙武回答依旧谨慎:“囊瓦贪得无厌,而唐国和蔡国都在怨恨他。必须联合唐、蔡二国一起行动才行。”

孙武提出了联合唐、蔡的先决条件,这不在话下,蔡侯甚至不惜送来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换取吴国出兵。

吴王阖闾开始征集全国军队,至于实际出动多少?春秋时期人口稀疏,各国的常规兵力较少,像楚、晋、齐这种号称拥有万乘兵车的超级大国,举国兵力也不过十余万到二十万不等。

吴国此时还难说是一个军事强国,有些野史记载出兵“十万人”,很可能是加上唐蔡两国的部队再来上个号称吴国本土也需要留守部队,《史记》中记载的三万,应该是比较靠谱的数字。

吴军凭借的是质量,不是数量,假如以数量预期胜负,那就干脆别打了,与拥有二十万以上大军的楚国作对,等于前去自杀,这里阖闾倚仗的是孙子以及他的用兵理论:“兵非贵益多也!”——兵贵精不贵多。

吴国的士兵经过孙武近乎残忍的训练,已经成为一支傲视天下的虎狼之师。《尉缭子》中记载:“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武子也。” 

三万之众即能纵横天下,这是多么令人咋舌的战力?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指挥能力?

“三国联军”对楚国全面开战,三支兵马合在一起也就五六万人吧,孙武被委以指挥全军的主将,但就实际权来说,由于吴王阖闾随军出征,“主将”做主必然折扣,君主亲征,全军听从吴王一人命令,孙武只有用兵法说服吴王,间接实施军令。

吴王有时说了也算,比如,王弟夫概就敢于违抗吴王的军令。

这样一支凑合的部队怎应付即将到来的恶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