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品加盟时的曲艺繁荣景象

(2014-10-03 10:21:21)
标签:

文化

历史

曲艺

小品

书会

就在曲艺通过电视一次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一个新的形式也悄悄在电视上逐渐火了起来,这个形式,不用说,你也猜到了,它就是小品。

1992年,中国曲艺家协会、河南省曲艺家协会共同举办了“宋河杯”全国曲艺小品邀请赛。

这是第一次以“曲艺小品”为名举办的一次全国性赛事。您看看这些剧照,您能认出来这就是当年的巩汉林、金珠、赵卫国、黄晓娟,潘长江吗?他们就是在这次比赛中脱颖而出。

小品一面世,就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和欢迎,论说小品算不上啥新形式,小品,以前也就用于艺术学校的老师们给表演专业学生布置课堂作业。但把小品搬上舞台毕竟是个新招,这个新生儿将来会长成啥样?大家心里还真没底儿,也正是因为这没底儿,才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把人们一下子惊呆了,它不仅长大了,而且能量巨大,大到了简直要改变中国曲艺的发展轨迹,这在当时,您就是再能掐会算,也算不出这样的结果来

 咱这一集叫繁荣,说的是曲艺繁荣的事儿,怎么个繁荣法,您看看下面这些场面。

马街书会这么多人,可都是自发来的!这么多铺演出的台子,都是自己搭的!这么大的场面,800年到今天,没断过! 中国有两大书会,一个是河南省宝丰县的马街书会,在马街,一个在山东的胡集,这是一个大的曲艺市场,大到什么程度您看吧马街的过年多别致,每年正月到了初五光景,家家户户门口摆被,摆馒头,摆大红点的白面大寿桃,干嘛,请各地的曲艺人免费在家里住,谁家的人多,谁家在当地就有身份有地位,为什么?因为曲艺人看得起。

从这天开始,人们陆续往马街赶,一下子要聚20万人, 而且有三百多台节目,您说,这曲艺多招人喜欢但有一点,它就是在这一块土地上,换了别的地方他听不懂,这是什么,这是曲艺的特点,地域性强!

您再看看这儿,这是当年上了焦点访谈的一段画面,说的是啥?是苏州评弹艺人,好几对夫妻档,坐着船跑码头,就是赶场,这个书场唱完了,又赶下一个书场,走街串巷,忙着呢,当然,现在不坐船了,有车了。

我再给您介绍一名词,叫司火局,诸位,您可别以为它是走私军火的,这就是广东热爱粤曲的群众搭起来的曲艺伴奏的班子,想到这儿票把曲艺行,您掏两个钱,付一点费用就像卡拉OK,马上给您伴奏,您就能演唱,这就是我们广东的粤曲,您看看这个场面,这个场面曾郭沫若震了!出句称誉万家灯火万家弦。

再给您曝点内部消息:这是陕北说书艺人演出的场面。陕北说书艺人一个月最棒的能挣十几万块钱,一年下来是百十来万,这话可不是信口胡扯,都是有根有据。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位藏族僧人还俗了,还俗之后,他干啥,干曲艺,这一干就干了一辈子。他就是藏族曲艺家土登。

1987年,藏族曲艺家土登来到了英国,他把藏族曲艺带到了英伦三岛,并折服了当地观众。这位僧人出身的藏族曲艺家和他高超的艺术造诣,是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的一个缩影。

在内蒙古,蒙古族曲艺家道尔吉仁钦演唱的好来宝那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土登和道尔吉任钦这二位少数民族曲艺的代表性人物,先后担任过中国曲协的副主席。这可是新中国和新时代赋予少数民族曲艺的一份荣誉。

说曲艺繁荣,不能不说中国的少数民族曲艺。我再给您介绍点儿情况,少数民族曲艺有个性,不象内地的曲种,光动嘴说唱,人家是载歌载舞,又动嘴,又动腿儿。《格萨尔王》、《江格尔》、《玛纳斯》、《亚鲁王》,这些个英雄史诗哪个不是传唱千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