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窝心拳”终于出手(28)
(2010-12-15 10:26:15)
标签:
军事徐达通州北伐元顺帝 |
分类: 侃史之《大明铁骑》 |
28
公元1368年7月27日,徐达帅北伐大军占领了通州。
这里距大都近在咫尺,大军已经不是朝发夕至的问题了,而是抬腿即到,换句话说,大明军已经兵临元朝首都城下!
但是,对于立即乘胜进军元大都,徐达却不能不谨慎:一来将士们经过长途行军作战,亟需休整;二来这毕竟是面对的元廷京师,高城坚垒不说,据报仍有十余万元军精锐在固守大都,徐达作为一军统帅,不能不预先作出一个详尽周密的作战计划。
据史载:北伐大军统帅徐达命令全军:“各卫立栅挑堑以待战”,这证明了攻占了通州的徐达面对元大都是准备血战的,前面毕竟有十万蒙古铁骑,大元皇室不可能毫无作为,作为一军统帅,理应做好出现最坏局面的打算:在大都城外与困兽般的蒙古铁骑进行血腥野战。
因此,徐达仅仅是于攻占通州的当日,向大都派出了侦察游骑,可惜,明军的侦察员一直奔驰到了大都城下,却见这大元京师的城墙之上如同不设防一般——“至燕都城下,不逢敌兵,城上亦无旗帜,疑有伏兵而回。”
这种非正常情形的确把战场老油条徐达给忽悠住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现在元兵军情不明,怎能贸然进兵?
就这样,大明军阴差阳错在通州等了三天,却并没有等来元军铁骑前来迎战,徐达只好“被迫”向元大都进军:八月初二,北伐大军终于“分兵为左中右三路”向大都挺进。
五十余里的向大都进军途中,据史载,仅仅遇到了一股元兵。
徐达传令勇将尹坚冲阵,这尹坚也是大有常遇春战场之风!出马即“两手擒两元将,皆金虎符,衔刃于口而弛,元兵莫敢近”,(佩“金虎符”的元将应为统领万骑的高级将领“万户”。)
但是,北伐军在通州耽搁了三天,这不能不说是明军主帅徐达的一个重大决策失误!若迅速进兵围了元大都再坦然休整,说不定将会给明朝省下了多次北伐的巨额军费,更不用说还有无数将士的生命。
话又说回来,若一旦把元顺帝兜在了网里,也难说蒙古人不来个真正的“困兽犹斗”,北伐大军聚集于坚城之下,那太原的王保保必然会有所举动,到时也难说利弊究竟如何。
综合判断:元顺帝誓死抵抗的情形不大容易出现,还是献城投降的可能性居多,因为从性格上讲,这个元顺帝绝对不是一个有血性的蒙古汉子。
可惜历史不能任由后人假设,若假设成立,估计史书中便不会出现“北元”这个蒙古残留政权名称了。
大都的元顺帝现在何处?就在徐达攻占通州的第二天黎明,还在正儿八经的上朝,具体地点端明殿,朝会主题:当然是为了决定大元政权面对朱元璋的北伐大军将如何进退或固守。
这大概是元朝在中原地区的最后一次朝会!
与会者不光有大元政权的文武百官、太子,连顺帝的三宫六院所有后妃都聚集在了朝堂,由此可以判断:元顺帝其实胸中已经有了主见,这次紧急朝会不过是来安排后事,不然,让自己的家人来朝堂掺和干嘛?
还是前文那点遗憾:若是现在徐达立马于大都城外,这次朝会能商议出什么结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