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序幕:傅友德的徐州保卫战(9)
(2010-11-02 16:36:07)
标签:
文化历史朱元璋蒙古红巾军北伐 |
分类: 侃史之《大明铁骑》 |
9
说到朱元璋首次北伐时的政治举措,最有代表性的莫过其颁布的《奉天讨虏北伐檄文》,文中不懈余力宣称自己乃上天圣人,是专门为实施“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历史使命降世而来。
稍令后人奇怪的是:文中对“非华夏族类”的“胡虏”的谴责泛泛几句带过,大量篇幅宣传天命不可违,“胡虏无百年之运”,到了滚蛋的时候了!
甚至还夸赞元初“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只是到了后来,“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才使天下不可收拾,而且主要的罪责是生活作风以及人伦道德问题:“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历以弟鸠兄,至元弟收兄妻,子征父妾,”等等。
虽然之后声明自己“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但还是没忘了优待顺民:“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仔细琢磨,终于明白了:原来是老朱在玩文字游戏,前面貌似夸赞元朝开国君臣,但紧接就是一句:“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也就是在告诉中国人:元初“君明臣良”之时,只要是个会喘气的汉人,也会有倒戴帽子反穿鞋的感觉,更不用说今天了,明白人应该怎样站队?总该明白了吧!
最后一句貌似优待俘虏,其实是在声明一点:你们蒙古人不是立法分人为四等么?俺老朱一视同仁,别管你蒙古人也好,色目人也罢,凡是两条腿的,只要俯首称臣,一律享有国民待遇!
朱元璋在讨元檄文中一再强调礼仪纲常,这有些好像有意与之前红巾军的政治动员做个对比,大家虽然一个意思并且一脉相传,但今天咱文雅多了,对大仇都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掴脸,好似在告诉蒙古人:爷们儿不是以前的那帮红巾军了,是圣人驾临贵地!
把以前红巾军的军歌抄录在这里,大家对比一下,就能琢磨出另类滋味:
风从龙,云从虎, 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 杀尽胡儿才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
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
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说实话,好似红巾军的军歌更容易为普通百姓接受,但朱元璋还是在文风上另立炉灶,在政治目标上更是在有意区别于之前的红巾军,使人隐隐可以感觉到:红巾军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之后的形势发展也是如此:红巾军的前身乃遍及华夏的明教、白莲教,立国后的朱元璋毫不客气的宣布白莲教为邪教,教徒们为妖人!——儿子一举将母体摧毁殆尽。
由此看,朱元璋在政治上是灵活多变的,强调的虽是民族大义,其实还是为现实服务。
而这时的讨元檄文对元朝统治者大大留了余地,甚至有点替这不争气的朝廷“清君侧”的味道,也可能这种政治宣言就是为了专门给蒙古的高、中层军官看的,檄文只是一种政治分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