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痞儒:在蒙古铁骑下能溜掉也需点真本事(89)
(2009-07-25 06:02:45)
标签:
蒙古铁骑大汗城池达延汗文化 |
分类: 历史小说《大明痞儒》 |
89
张文甫的判断极为准确:杨继于在辞别达延汗之时,附耳低声所说的正是这拿下大同城的密计。
不过张文甫无法预计的是,杨继于在献计之前,还向达延汗提出了一个令达延汗简直无法接受的先决条件!
“大汗,继于这次能为大汗拿下大同城!只不过……大汗必须先答应继于一个合理请求!”杨继于当时附耳先说的就是这句。
这令达延汗异常不快:在整个蒙古部落,还没有哪个人敢于在战前先提条件,这不是要挟么?要依达延汗往常脾气,那就会马上训斥,你就是出的主意能拿下北京城老子也偏偏不用!
可今天场合不同,来“要挟”的人也不同,达延汗破天荒没有发怒,而是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此战过后,立即让这狂妄的家伙挂个闲职,继续让这南蛮子掌兵权,实在是太危险了!
脸上却是不动声色,而且干脆表现的语无伦次:“说,说!你要什么本汗都赏你!”
没想杨继于扑通跪倒:“在下只求大汗,军队入城后不要骚扰明朝百姓!”
达延汗犹豫了:在蒙古各部,对于数次不能攻克的城池有个惯例,那就是一旦攻破,铁定屠城三天!一来惩罚给蒙古照成伤亡的城内军民,二来告慰那些战死在城墙下的无数蒙古野鬼孤魂;最主要的目的是犒赏那些破城立了战功的将士!蒙古人从没有啥实际物资奖励,屠城三日是不费钱粮的最佳奖励措施!
屠杀汉人,达延汗从没有认为有什么不对,管你是当兵的还是百姓?只要居住在敌国境内,就是刻意从各方面帮助敌国,就是大蒙古实际的敌人,杀光没有什么不对,尤其是,这样一来,对于摧毁下一个城池守卫着的抵抗意志有绝大功效!
此例一开,谁还闻风归降?那不都先抵抗再说?
见达延汗犹豫,杨继于口气更加武断:“大汗,蒙古屠城的陋习确实该废除了!拿下一个没有百姓的城池又有何用?其它城池百姓更会舍命助守,反正都是一个死,何妨死在城头?”
达延汗也觉得有其道理,屠城是把双刃剑,利弊哪个更大?达延汗也拿不准,权衡再三才点头应允:“好,好。”回头对身边的传令官哲里下令:“传本大汗令,有骚扰百姓的,军法从事!”
哲里领命而去,达延汗对杨继于许诺:“明天本汗要为杨将军在大同城内庆功!”
大吃大喝一场!这在中国司空见惯,啥时候都是酒桌上决定重大事情,但在蒙古不同,每人都爱大碗灌酒,但让大汗为一人举行庆功大宴,这在蒙古还没有先例,蒙古人有个潜规则:要吃要喝大家一块爽,就算是低级士卒也不例外,依旧能跟着海吃海喝一顿,大家算算这场小酒得破费多少?
关键是,这下等于全军借光啃一人!被借光的杨继于立时就会成了全蒙古各部落的勇士偶像,这之后的地位就连部落王公也是只能暗自羡慕,请蒙古人全体吃一顿可是非同小可!
可是,达延汗万万也算计不到的是:自己这个承诺铁定无法兑现,而且这场战事的结局更是出乎一切人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