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与惊喜相伴的德国、奥地利自由行(六)

标签:
萨尔茨堡大教堂萨尔茨堡城堡莫扎特故居海尔布伦宫米拉贝尔花园 |
分类: 行走中 |




(接上篇)
因为12月有两次短途旅行而耽误了些时间,导致这篇冗长的游记不能如期完工。但记录和调图的过程,3个月前那难忘的旅行,又一幕幕浮现眼前,心中充满愉乐。
感谢到访的博友和赠送的金笔。祝各位博友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分享美好!
在萨尔茨堡的第四天,我们将换到一家我更喜欢的酒店,将在这家老城区酒店住两晚。在萨尔茨堡我们住的第一家酒店,是自助式入住,退房当然也是自助。
考虑到房间的锁是明锁,我在寻思如何安全的交钥匙。这才用翻译软件认真阅读了房东给我们的信,离开时,钥匙放到房间的桌子上就好,但需将3天的城市清洁费现金装在一个小信封里粘好,或者留下信用卡号。我当然选择了现金,可手上的小钞不够,只好去火车站买东西换小钞。
办好这一切,我们步行到老城区酒店。果然这是一家成熟有品质的酒店。一楼有大大的自助饮品吧,有不少自助存放行李的柜子,给人极好的的感觉。酒店出门过小街,便是老城区的步行街了,去哪里都极为方便。
这天是周日,萨尔茨堡大教*堂的上午有弥*撒(到底该称弥*撒活动,还是做礼*拜,非教*徒的我弄不懂,按我自己浅显的认知,称做弥*撒活动吧),我专门安排这个时间来教*堂,就是希望感受弥*撒活动。到得大教*堂,许多人在门口等候,原来上一场弥*撒活动尚未结束。
萨尔茨堡大教*堂(德语:Salzburger
Dom)是奥地利萨尔茨堡规模最大的教*堂,是一座17世纪的巴洛克建筑。虽历经大火和战争的破坏,如今的萨尔茨堡大教*堂,是那样美轮美奂,富丽堂皇,我总是在想,几百年前的那个建筑匠师是如何在石板上刻画出规划图来的。
虽然我不是教*徒,但非常喜欢现场的氛围感。我没能忍住用相机记下那一刻:主*教的仁慈之心、教*徒的虔*诚专注、大教*堂的典雅庄重和各式管风琴......虽然我是装模作样的看颂歌曲谱,却是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喜乐
我们随众人走到祭*坛前,接受主*教所赐麦饼,是接受一种祝福。但我并未将麦饼放入口中。当我走了十来米转身时,只见一位穿着讲究的老媪,对着我,用手指了指着嘴巴,哦,我知道了,她是让我把麦饼吃了,我照做了,她便开心地笑了。我收到了她的善意。
半个多小时的活动中,主*教布道、颂词,众人吟唱的,我们当然听不懂,却有受洗礼和被赐福的感觉,心变得沉静而平和。这种用悠闲的心情体验当地人的风情,只有自由行才能实现。
在大教*堂博物馆看到,1995年,大教*堂恢复了其原始内部意义上的新乐器,现在总共有七架管风琴,其中包括二楼的大风琴,还有低音风琴。
出得大教*堂,前去约了下午的船游萨尔茨河,品尝了奥地利风味的自助快餐后,我们乘缆车来到萨尔茨堡城堡。前一日傍晚,我们已仰望过高耸的城堡。
在城堡上有几个餐厅,可以一边用餐,一边远眺,将视线望向远方,仿佛能听到群山中回荡着的音乐之声。可惜我们因为时间关系,只能在心中遐想
在这座从未被攻陷的古城堡,可以俯视整个萨尔茨堡市,只见萨尔茨河蜿蜒流淌在这座有无数塔尖的美丽城市。在高高的城堡上欣赏着风景就餐,那是别有风味,尤其是华灯初上之时,一定非常美丽。
从城堡下来,我们来到码头船游萨尔茨河。船长是一位美女,一边驾船,一边拿着话筒介绍两岸的风光,我们的耳朵又不管用了,但还有眼睛嘛。只见两岸不同风格的建筑,就像移动的风景,美丽梦幻。周日的岸边,许多人躺在草坪上晒太阳,船过时,他们招手以示友好,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当船驶回码头时,美女船长放起了欢快的探戈音乐,双手忙碌地操纵着船的轮舵,船便在河中央随着音乐旋律旋转,而两岸的景色也在旋转,不疾不徐,全船游客们为之激动,把几十分钟的船游推向高潮。我知道船游有这一节目,但身临其境时,这两圈探戈还是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这就不是看照片、看视频能得到的美好体验。
那天晚上回到酒店,我去服务台,想请服务员帮我查一下圣沃尔夫冈湖的船恢复航行没有。突然,我看见一对老年夫妻走进酒店,先生是白人,而女士则像亚洲面孔。我和女士的对视中,她先开口了“JAPAN?”我马上用中文跟她说话,哦,她是台湾人,嫁到美国了。
她的旅行经验一定很丰富,于是,我向她请求帮助。果然,她说几年前跟儿子游览过圣沃尔夫冈湖。她让我把房号告诉她,她如果在网站查到了信息,会从门缝里给我塞张纸条,让我非常感动。
回到房间半个小时,这位女士便来到了我们的房间,她在手机上查了很久,依然没查到适时信息(我在小红书上有寻求过帮助,未果)。但我还是深深地感谢这位素不相识的台湾女士,她的热情助人让我们好温暖。感谢美好的遇见。
第五天清晨,我们来到酒店附近的一座不知叫什么山的山头,想等朝霞映红老城区、映红古城堡的那一刻。虽然此处角度不算好,天气也不算给力,但感受光影的魅力的过程,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早餐后,我们去参观莫扎特故居,还没开门,有着醒目黄色的故居外,已有不少人在那里打卡。而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参观。进入故居后,只有我们和一位女士在安静地参观,我们偶尔拍照,也是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且绝对不会大声说话。
领导曾经是一个妥妥的音响发烧友,尤其喜爱古典音乐,家里有最老的电唱机,有数百张大小音乐碟片,我们常常以观赏音乐会的形式招待朋友。耳濡目染中,我自然也爱上了音乐,也知道一些音乐家背后的故事。所以,我们对天才音乐家莫扎特充满了敬意。
我们用翻译软件仔细地看陈列品的介绍,看他生活、工作的地方,看得挺有趣。在莫扎特曾经使用过的小提琴前,我们行注目礼。
当走到莫扎特曾经使用过的钢琴前时,来了一个不到10人的小型华人旅行团(上篇游记提到在奥地利未遇到旅行团,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与这小型旅行团有几分时间交集)。导游大声地进行着介绍,感觉把气氛彻底破坏了。幸好这拨人是呼拉拉地来,又呼拉拉地离去。我们又可继续安静地参观。今后跟团出游,虽然人很多,希望灵魂依然可以独行。
从莫扎特故居出来,逛到大名鼎鼎的粮食胡同,游人如织,我们似乎没太大兴趣,飘过。
周一的莫扎特广场,人流量也不见小,很多都是当地人,骑车的、走路的,许多依然身着民族服饰,喜欢保留了民族风格的特质。正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们随便走走停停,见着好看的甜品,买一个,坐在莫扎特广场边的长凳上,一边品尝着,一边打望过往人群,也蛮惬意。
我们又一次来到萨尔茨堡大教*堂,上得二楼,我们得以近距离欣赏巨大的管风琴。它静静地伫立在教*堂二楼的中央,正对祭*坛。做弥*撒时,乐手双手双脚抚动它的键盘,演奏出或低沉或悠扬的美妙乐声,无比神奇。
在大教*堂二楼,我第一次看到有五个键盘的管风琴。而平时不开灯的
站在二楼,又一次欣赏着大教*堂的恢弘气势。此刻的大教*堂很安静,我心里突然生出那种浅浅喜,静静爱,深深懂得,淡淡释怀的意境,平和而笃定。
因前晚没休息好,中午我们小睡了一会。而后坐巴士来到位于萨尔茨堡市郊南面6公里的海尔布伦宫公园。
海尔布伦宫建于17世纪,是当时大主*教的夏宫,有一个动物园及后花园,并且在花园内还有一处戏水宫殿。这座花园式避暑行宫,实在太大,我们只在巨大的花园逛逛,见到的游人非常非常少。
此时光影较好,既然我们没时间逛完这个偌大的公园,那我们就开启追光逐影的模式。拍拍照,坐在喷泉池边晒晒太阳,感受几百年前建造者的奇思妙想,也很享受。
24日,是我们离开萨尔茨堡的日子。据说米拉贝尔花园是萨尔茨堡人气最旺的景点,永远的人山人海。于是,我特地安排清晨人少时,先去距酒店步行几分钟的米拉贝尔花园游览,然后回酒店,在餐厅的室外区域,晒着太阳吃一个美美的早餐,再乘中午12点的火车到德国的慕尼黑。
但人算不如天算。早晨拉开窗帘,不仅天空乌云密布,还下着菲菲细雨。我们只好改变计划,还是先在室内餐厅吃早餐再去游览米拉贝尔花园吧。
米拉贝尔花园最初建于1606年,是当时的大主*教为他所爱的人建造的一座宫殿。在花园这个小天地中,众多的雕像也是构成这座巴洛克杰作的重要部分。宫殿里有座阶梯直接通往大理石大厅,据说是中欧最美丽的婚礼大厅。
米拉贝尔花园是美丽而浪漫的,有萨尔茨堡城堡做背景的花园拍照,非常美丽。刚进花园,我便看到一个身着大红连衣裙的女士站在花园一米左右的栏杆上摆POSE,很快就下来和一帮人离开。我还是很八卦地追了上去,询问她们是哪个国家的人,说来自菲律宾。这次出来,看到不少菲律宾的游客,一改以前到欧洲,随时碰到国人旅游团的状况。
至此,我们结束了奥地利的慢旅行,开始走向回程路。
(谢谢浏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