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拉萨,私享一段和自己对话的旅行

标签:
雅鲁藏布大峡谷索松村布达拉宫羊卓雍错拉萨松赞林卡 |
分类: 行走中 |
十几年前,我在为杂志撰写情感类稿件时,常常把受伤的女主,“安排”到圣城拉萨疗伤。那里的天空是那样地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濯洗过的蓝宝石一样,让人茅塞顿开,瞬间悟透生命的真谛: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必须勇敢而坚强地走完属于自己的那一条路,无怨无悔……
其实,因为高反而不敢去拉萨的我,若干次都想不管不顾地如那些“女主”们一样,买张飞机票冲到拉萨,又若干次理性地收起了那小小地冲动之情。对高反,不可儿戏。
记得我第一次去高原,我就高反了。呕吐、头痛、一步三喘,夜不能寐……很多人都劝我别再上高原了。的确,高反的折磨,让我痛苦不堪,我也常常在漫漫不眠之夜,暗下决心,再也不来高原了。但当高反离我而去时,心里又开始计划着下一次高原之旅了。
就这样,这20 年我无数次去高原领略它特别的气质。随着年纪增长和身体的反应,我已决定放弃去拉萨了。但还是给自己许下一个小小的心愿,不去拉萨,咱们可以自驾走走藏东,如果身体扛不住,可以赶紧撤退。
前年,我们真的自驾去了藏东,当时的计划是走到然乌湖便往回走。在过海拔4700米的海子山时,面对秀丽无比的姊妹湖,我一激动,高反突至,这次我真有快扛不住的感觉了,人都开始有些迷糊了。所以,在来古村见到冰川那一刻,我心满意足了。其实,然乌湖距拉萨真的是一步之遥了。我以为我从此不再惦记拉萨了。
2020年突至的YQ,宅家几个月不能外出旅行。到了5月下旬,我有些憋不住了,蠢蠢欲动地动员俺家领导,咱们坐火车,欣赏着风景去拉萨吧。他爽快地答应。上网一看,居然买到了平时根本抢不到的软卧票,我们大喜。赶紧订酒店,并询问参观布达拉宫订票事宜,被告之布宫尚未开放。参观布宫,是拜访拉萨的一个重头戏啊。我只好悻悻地退掉软卧票。
去年9月,我们自驾甘肃青海,从格尔木沿青藏公路109国道一路往南,过昆仑山口,走向可可西里,大半天都是在高海拔地区活动。我没有任何不适,带的氧气瓶都没碰一下。
在那里,我暗暗下定决心,不到拉萨非好汉!我开始更多地关注拉萨旅游的信息。
今年春节后,我开始计划拉萨行。自驾,时间太长,况且大部份路段,前年都走过;单程自驾,将车从拉萨发回来,领导又不放心的;坐飞机去后租车自驾,领导又是一副不乐意开别人车的样子……但我还是坚定地表示要去拉萨,于是我对领导说,十几年来,我陪你跋涉过那么多蜀地人文历史遗迹和自然地理景观,这次你陪我走拉萨吧,行程也由我来安排(其实,有些我想去的地方,还是被他一票否决,这就是领导),因为这不是他的菜。
最终,敲定我们的行程是,成都飞林芝,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在海拔3000米的米林县索松村住两晚,一来慢慢适应一下高海拔地区,二来在静谧的小山村感受那份质朴,第三点最重要的是,希望能一睹常年云遮雾罩、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芳容。然后坐车到拉萨游览,从拉萨飞回成都。
要去林芝,最好的时间当然是3月底4月初,那时的林芝,正是百年桃树盛开桃花之时,南迦巴瓦雪峰配上桃花灼灼,的确美得不要不要的。但我们思前想后,还是没来凑这个热闹。首先是特别怕人多,吃住行的难度系数大了很多;二来我们非资格摄影发烧友,摄影只是旅行中的一种记录方式。旅行的目的,更多的是去体味、感悟风物人情。而此行,完全是顺心而为,也是和自己内心的一次对话。
我把出行的时间定在了5月底。凑巧的是,前年与我们同团游玩南疆的团友老杨、香槟夫妇,将于5月20日从天津出发自驾西藏,历时30多天。看了他们的路书,正好他们也要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这样我们可在索松村搭他们的车到拉萨,还可以一起游览羊卓雍措。
当我试着和香槟说出这个请求时,我说你们先别答应,考虑考虑再说。香槟一口便应承下来,真如北方人的豪爽。能够和博学、修养好的老杨夫妇同行几天,感觉我们真是太幸运了。
其实我们心中一直很忐忑,因为他们一车两人的长途跋涉,要走阿里全线,将穿越四个季节,不仅要带上足够的衣服和食品,还得带上制氧机,最重要的是得带上万一汽车出故障时自救的工具等等……我们有长途旅行经历,知道汽车容量有限,所带物品都得三思,感觉真的有些为难他们。
5月底的一个凌晨4点半,我和领导在只告诉女儿的情况下(如今外出旅行,我一般都不会告诉亲朋,尤其是去高海拔地区,害怕亲朋的善意提醒而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悄悄地往机场而去。
那天,换飞机坐位时,我特意换了靠左边窗子的位置,希望能看到贡嘎雪山,在快要降落林芝时,能从高处欣赏到南迦巴瓦峰的雄姿。可这天云层很厚,只在穿过云层的瞬间看到一眼贡嘎雪山,而南迦巴瓦峰则被云层所包裹着不肯露面。
落地林芝,天空透亮,空气中好似弥漫着一种熟悉的味道,让我贪婪地大口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我们入住的索松村客栈张老板如约前来接机。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就说,你们运气真好,最近三天都是阴雨天,今早才放晴。我心想,愿南迦巴瓦峰今天能够摘去面纱接见我们。
张老板是咱们四川老乡,知识面宽、待人热情,从机场到索松村的路上,不停地给我们介绍米林县的地形地貌和山势水流情况,在江河汇合处、佛掌沙丘,还停车让我们拍照。
开始几次下车,我的头有些晕,看来到林芝过渡一下,实在有必要。
我们来到有“到世界最大峡谷、观中国醉美山峰”之称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沿江北行十来公里,便来到了索松村。村里极其安静,几乎不见游人。张老板的客栈,这天就只有我们两人入住。但太阳却悄悄地躲到了山背后去了,次日也如此。
来到客栈,张老板没有辜负他对我们的承诺,躺在床上就可以将南迦巴瓦峰尽收眼底。后来在村里闲逛发现,张老板设计的客栈极有眼光,几乎全村只有他家每间房都有阳台正对南迦巴瓦峰,而床铺的设计则有点类似于榻榻米,躺在床上欣赏南迦巴瓦峰,角度特别好。在索松村的这两天,中午休息时,我都没拉上窗帘,而是带上眼罩,睡一会又掀开眼罩看窗外,生怕错过了南迦巴瓦峰钻出云层的那一刻。
这次选择在淡季到索松村,有一点怀旧的情结。女儿曾经带着我和小朋友在瑞士少女峰地区的悬崖小镇米伦,欣赏了雪峰在眼前飘过的美妙,我一直心心念念美丽的雪峰,也希望在这里感受深山里的小山村那世外桃源般的人间仙境。
在米伦,游玩可以选择徒步、也可以选择乘坐缆车抵达任何一个小山村。而索松村的交通就不能和米伦媲美了,但我们有张老板地贴心关照,亲自驾车带我们往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深处达林村而去,找最佳角度欣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与江水亲密接触。还看到了位于达林村的松赞南迦巴瓦山居,绝对的幽静,有品有格调。
回到客栈,以朦胧的南迦巴瓦为背景,我在院子里跳了一段《青藏高原》。虽然舞姿蹩脚,但自己还是深深地陶醉其中。短短一曲舞蹈让我好似回到了年轻时光,抒发了对青藏高原的无比眷恋……那一刻的美妙已深深地刻在了心底,当我没能力再次出行时,看着且舞且醉的样子,便会有一种对生活对生命深深地满足感。
而后我们便专心致志地坐在阳台上,观南迦巴瓦的云卷云舒。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不同于其它雪峰的是,雪山峡谷交相辉映,有5000 余米的巨大落差,因而更加气势磅礴,撼人心魄。也正因为峡谷深深,常年云遮雾绕,让人很难看到他的全貌。
这天,南迦巴瓦上空始终乌云密布,虽然南迦巴瓦峰被锁在云里,但乌云是在移动的,偶尔会呈现一片蓝天。我们感觉南迦巴瓦峰还是有希望从移动的云朵里现身的。我们就这样,在阳台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它……
8点整,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南迦巴瓦峰现出了她美丽的身姿,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那一刻,我感觉南迦巴瓦峰就是一个羞涩的少女,是那么楚楚动人,又是那么神秘。我们赶紧咔咔地掀动相机,用手机摄像。两三分钟后,南迦巴瓦峰又躲进了面纱。
根据我们的观察,南迦巴瓦峰还有机会现身。果然,几分钟后,南迦巴瓦峰又一次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再次肃然地看着清晰的南迦巴瓦峰,怀着柔和的梦想,仿佛自己融入了那片光明中……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我们一直安静地坐在阳台上观赏时隐时现的南迦巴瓦峰,感叹我们运气真好,有些人来过很多次雅鲁藏布大峡谷,却一次都没有这样的艳遇。虽然这天我们看到的南迦巴瓦峰没有桃之灼灼的衬托,但能够静享这场直抵心灵深处的圣洁盛宴,也很之足了。她的美丽、她的雄伟、她的神秘,将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这天,我们一直看着南迦巴瓦慢慢消失在黑幕中,才回到屋里。
在电脑上敲这篇博文时,感觉此行在索松村静静地欣赏南迦巴瓦峰的那个傍晚,是非常值得回味的,也是我希望在这样的慢旅行中所看到的景色。这时,我更深刻地理解那些执着于勇攀8000米峰顶的勇者,克服千难万险去抵达,看到的是自己内心的坚持和一个白茫茫的纯净世界……那一刻,我的内心有一种被叫做宁静和满足的东西填满,让我真的有抵达内心和远方的感觉,也让我汲取了再次上路的力量。也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之一。
在日常生活和无数次的旅行中,这个傍晚,我第一次有放空的感觉,我难得的放下日常的忙碌和旅途劳顿,什么都不想,只需要在静谧的小山村用心体验这一刻的美好。这,其实是我一直想要的旅行模式。
次日清晨,我们往安静的小村子里走去。阳光虽然没有直接洒向小村子,但天空比前日下午通透多了,反射到地面的光线也就柔和了许多,小村子更加灵动。
站在村里一个小小制高点,放眼一望,景色别样。南迦巴瓦的半山腰被一条又厚又宽的白色裙带所缠绕,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平流雾”,好似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将眼光往南移,海拔4500米的多雄拉山已是睛空万里,耀眼的冰雪,让人有唾手可得的感觉。
此前看许多游人说,坐景区车游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不是太有意思,大多数人都是在标志性的牌子前照一张相就走。但这天天气实在太好,我们决定趁着兴致,前去游览。
也许我们来得太早,也许旅行团还没到,等了20分钟,仍然只有我们两个游客。车,还是按时发了,因而,这车就成了我们的包车。
司机是个四川人,一路上给我们当着导游。我们有从容的时间在每一个景点流连,太阳给力,使大峡谷充满了生气,极具魅力,我们玩得非常尽兴。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我们到达最后一个景点亲水台时,天上竟然下起了小雨,峡谷里顿时就有些烟雾迷蒙。这就是高原天,看景必须抓紧时间。
那天下午快6点了,老杨夫妇从318国道驾车过来,与我们在索松村汇合,好不快乐!虽然天气不太好,我们还是赶紧带着他们去了一个观景台,从江北的角度欣赏大峡谷。
这天,南迦巴瓦峰一直羞答答地藏在面纱里,给我们留下的是水墨画的南迦巴瓦,又是另外一种味道。
第3天开始,开启我们蹭车的日子。感谢老杨夫妇的巧手,好不容易将汽车的后排座给我们挪空,得以安顿好我们两人和箱子。我们的蹭车,实在难为老杨夫妇了。
从林芝到拉萨的400公里拉林高速公路,是免费的,一路几乎包揽了大自然中全部的美景,山川、河流、村庄、雪山、峡谷……美丽的尼洋河,穿行在拉林高速的身旁,一路有它相伴,让我们对这条高速路充满了期待,听说有不少观景台可以欣赏美景。
但是,这天天气很不给力,冒着霏霏细雨离开索松村。一路上,天空都是乌云密布,时不时还洒几滴雨,一路的景观便大打折扣,但一路上我还是在拍拍拍。事实是,这条路上车很少,但真没看到专门的观景台,我们只好见服务区就开进去,也未见观景处。
我一直以为这一路没有可圈可点处。但是当我一张张看相机的照片时,欣喜地看到尼洋河一直伴随着公路向前延伸,村庄点缀在山川、峡谷之间,经过裁剪的照片,也是美美哒!
快要到达拉萨时,太阳终于明晃晃的挂在了天边。我们在无比期盼中,抵达拉萨!
这是一座让我魂牵梦绕的圣城,也无数次想象过抵达的艰难,当拉林公路轻轻松松地将我们载到这个在我心中如云端的地方,我有些恍惚了。
这是个好像多少年来常常在我的幻觉中出现的城市,持续多年的好奇心瞬间得到满足,竟然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也许是因为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看到和听到有关太多的资讯,觉得拉萨好像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地方,对我们所住酒店附近的情况,也都了如指掌,此刻少了一些新鲜感。
放下行李,我们还是直奔距酒店不到1000米的药王山,手拿50人民币拍布达拉宫。而后,我们绕到宗角禄康公园,欣赏夜色中的布宫背面。
到拉萨的次日,我们前往布宫参观游览,这是前一天在布宫的官网上预约好了的门票。拜访这座宫堡式建筑群,让我充满了无比期待。
行前,我看了纪录片《布达拉宫》,在布宫的官网上看了相关介绍和文物,知道布宫因其建造的悠久历史,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审美特征,以及对研究藏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因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
当我们沿着无数次在电视和照片上看过的、宽宽的前道石梯拾级而上,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快乐,我终于走进了画卷一般美丽的布宫。在室外还可以拍照,走走停停拍拍,其建筑群规模宏大,城墙结实,我被宫堡别具一格的建筑深深吸引。
走进室内后便不可拍照。沿着迷宫般的观览路线,寝宫、佛殿、灵塔殿等,一一映入眼帘。虽然我们完全不懂佛教,白宫红宫内众多的佛像、壁画唐卡,还是惊艳到了我们,让人感受到了艺术瑰宝的魅力,感叹各种匠人的精湛技艺,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随着观览的人群,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主楼红宫之巅,金顶群便映入眼帘。金顶群是布宫一处独特景观,这里共有7座金顶,均为铜鎏金制成。登上金顶群时,仰望即能看见蓝天白云,凭栏远眺即能观赏拉萨城。至此,参观布宫就算结束。
沿石梯拾级而下,是欣赏红宫的最佳角度。此刻,虽然不是顺光,但蓝天映衬下的赭红色红宫,傲然立于红山之山,是那样雄伟、挺拔。我很喜欢这个角度的红宫,走几步便停下来拍两张照片。
到拉萨的第三天,我们继续蹭车之旅,由老杨驾车,载着我们环羊卓雍措(简称羊湖)游览一天。这天是早出晚归,行车344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的搓衣板路,让司机辛苦不已。而对我们坐车的人来说,那是无比惬意的一天。
资深驴友老杨没有带我们走常规的羊湖打卡路线,而是先去游览游客去得极少、三面环湖的日托寺观湖,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那里看到的湖水更加湛蓝、幽静。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车,我们来到了羊湖边,但这时的海拔都在4500米左右了(羊湖湖面海拔4441米),我们内心激动,但轻声说话。只见湖水碧波如镜,雪峰悠然凌驾于湖面之上,湖光山色之美,是那样迷人。
此后,我们眼睛就寻觅着羊湖前行。羊湖形如珊瑚、汊湾较多,驾车行进在渺无人迹的湖边,移步换景的一处处湖湾,碧草滩上的羊群如掠过湖面的片片白云。我的心一次又一次被美丽的东西打动,内心有一种深深的满足感。我们走走停停,不久就来到了日托寺。
当到达日托寺的停车场时,已经2点半了。日托寺在一个小岛的山头,它被羊湖包围,只有一条车道宽窄的天然湖埂与陆地连接。
要上到日托寺的高处才能看到三面环湖的美景,但是海拔4500米的地方,再往前攀高200来米,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我和领导选择了上行,老杨夫妇往前走了几步后,选择了借无人机的慧眼观羊湖。湖埂两旁,湖水由近而远,渐渐由浅绿过渡到深绿,再由深绿过渡到深蓝,犹如飘飞的彩带,夹道迎接着登岛的人们。
当我上行了一段路后,已累得不行,我让领导自己往上走,而我上行到能够看见两边的湖时,便停下来专心欣赏羊湖最纯粹的蓝和最清澈的水。伫立湖边,领略羊湖的烟波浩渺,感受它的山重水覆,令人思绪飞扬,心潮澎湃,心灵的杂念被清澈的湖水荡涤。眼前的景色,美了我的眼、醉了我的心……
返程时,我们往传统的羊湖观景台而去。本来也是基本顺着湖边行,也许在日托寺有些小激动,导致我有点高反,吃包头痛粉、吸点氧气后,很少在路上睡觉的我,竟然昏昏然睡了一个多小时,听着老杨和领导停车拍照,我竟睁不开眼睛。真是可惜了饱眼福的机会。
当我们到达游人打卡的羊湖岗巴拉山口观景台时,已无人把守。平时游人排队拍打卡照的地方,门可罗雀。此刻的天空被乌云笼罩,湖水并不是想像的那么绿,少了许多美感。
这次的西藏行,我犹豫再三的是去不去西藏美景的终极地--纳木措北岸的圣象天门。从驾车的里程数来说,倒也不算太远,但有几十公里的路难行,加之非常费时。而在圣象天门睡帐篷我们又接受不了,到县城住又远了。我踌躇再三,给领导通报,被否。好吧,谁让他是领导!
在家时,我们还是决定参加一个精品小团游览纳木错,可以远观念青唐古拉山,过那根拉山口,在扎西半岛欣赏湖天一色的美景。但这天羊湖游下来,一是看到了最美的羊湖,有一点小小的满足感,二来我们俩都感觉在高原坐一天车,还是非常地疲惫。于是,我们决定放弃纳木措之行。
在拉萨与老杨夫妇告别,祝他们的阿里之行圆满、好运!
我和领导继续住在宇拓路上的酒店,慢慢游览大昭寺、小昭寺、罗布林卡、哲蚌寺等等,让我用图来说话吧。
专门去色拉寺观赏了辩经活动,只能用手机拍照,没捕捉到精彩片子,此图为色拉寺一隅
相对于大昭寺,小昭寺的游客就少了许多。进到小昭寺逛了一圈后,没见到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佛8岁等身像。我问守门人,他说推开那扇重重的殿门便可见到。我用力推开重重的殿门一条缝,便进到了没有窗的殿内,黑咕隆咚的,适应了好一会,看见殿内只有一僧人坐那里诵经,游客只有我一人。
在这极静的一方天地,我看到帘子后的释迦牟尼佛8岁等身像。我慢慢穿梭在一座座佛像前,细细地打量它们的造形、它们的做工,想象着千百年来塑造、修缮它们的能工巧匠,让我沉浸在佛的世界......
当我走出大殿,在殿堂右边的耳房街沿上,看见几个匠人正在小心翼翼地把佛像帽子上掉落的蓝色珠子,一颗一颗地粘上去。我驻足细细打量,端详这些小小的佛像,感慨做工的精湛。
八廓街上的转经人
从小昭寺出来往八廓街而去,我们路过老光明岗琼甜茶店。在拉萨,要体验最市井的生活,那就进去喝一杯甜茶吧。此刻是下午四五点钟,我又惦记着八廓街上玛吉阿米餐厅二楼靠窗的位子是不是有空位,因为前一天去就没有靠窗的位子。我们还是钻进甜茶店看了一下,上坐率在80%左右,也问清楚了消费方式,付一元钱,领一个玻璃杯,拿着杯子到里面去倒甜茶......
我们想的是,如果玛吉阿米二楼没空位,我们就返回来喝甜茶。上到玛吉阿米二楼一看,果然靠窗的位子都有人。这时,正好有两个广东美女说她们准备走,于是,我们有机会坐到玛吉阿米二楼拐角处的位子。我们决定晚上就在这里用餐。
玛吉阿米餐厅是一个打卡地。传说玛吉阿米是仓央嘉措的情人,这个美丽传说契合了现代人对至纯至美爱情的追寻,来拉萨旅行的游客,大多会来此打卡。
在这个古朴、温馨而又充满藏族文化氛围的餐厅,各个角落都满是藏式家具、古董和各种装饰品,契合了我对玛吉阿米的想象,虽然是第一次来,但听别人无数次提及的这家餐厅,就是这个味道。难怪经常去西藏的好友雪,说她常常会在玛吉阿米坐上一个下午。
从玛吉阿米餐厅二楼看出去的八廓街
坐在窗前,我们从容打望八廓街转经的藏族同胞和游人。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转经的人和游客比例各占一半吧(看来可以冬天再来一次,能更深地体验藏文化,那时游人少,藏服也更漂亮)。而转经的藏族同胞大都带了口罩,拍照不太有味道。而不少游人穿着租来的藏装,在玛吉阿米餐厅店外拍照,我却没有拍的欲望,感觉少了该有的韵味。
呷一口青稞酒,将视线从外面收回来,内观前来餐厅打卡的游人。有独行者,或要一杯茶、或要一盘份饭,消磨一段时光;或者是进来拍拍照就走人;也有热热闹闹的一大帮人,点些甜品吃吃,歇个脚就开步。
从玛吉阿米出来,柔和的夕阳温暖地洒在八廓街上,是一个非常适合拍照的机会,我们流连了很久,只可惜游人太多,人们又都戴着口罩,很难抓拍到满意的人文风情照片,心中有一种很不甘的感觉。
此刻,我完全忘了再去甜茶馆体验民风的事,有些遗憾。好在等到天快要黑时,我们没忘踱到布达拉宫广场,欣赏夜色中布宫特有的美。
不久,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开放,再一次将布宫的极致美推向高潮。随着音乐的起伏,布宫的倒影在水中是那样美丽动人,如幻如梦,让人忍不住想翩翩起舞。那个场景,如今忆起,美丽的画卷便扑面而来。
次日清晨,趁着没什么游人,我真的在布宫广场跳了一曲《青藏高原》,虽然只跳了1分20秒,但在海拔3650米的拉萨还能舞起来,是我做梦都不曾想到过的,心中有一种特别满足的感觉,真是不虚此行。
上午,我们专门坐公交车去游览哲蚌寺。哲蚌寺位于半山之上,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在这里也可以俯瞰拉萨城。相对于城里的景点,这里游客很少,让人能够享受佛教的宁静。寺里的建筑极有特色,穿梭在高高低低的寺里,看着那些以白色基调的建筑,感觉有些陌生、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心里充满了好奇之感。偶遇僧人,便是我期待看到的身上有一种信仰力量的僧人。这天的游览,感觉非常好。
游完哲蚌寺后,我们将进行在拉萨的最后一个节目,那就是入住拉萨松赞林卡酒店。
大概五六年前,我看到一个采访松赞精品山居旅行创始人、松赞集团董事长白玛多吉先生的视频后,便开始种草松赞酒店。每一间酒店的地理位置都非常之好,让我们的旅行,眼睛在天堂,身体也在天堂。为此,他们获得了不少精品酒店的美誉,我身边一些爱旅行的人都说,有机会一定要去感受松赞酒店。
陆陆续续,松赞在西藏又开了好几家酒店。今年春天,米林松赞南迦巴瓦山居开业,山居位于达林村,距索松村有10来公里。在米林住两日,松赞酒店不菲的价格还是让我打消了念头,但我们开车仍然到山居外面看了看。打开一扇大大的木门开车进去,广袤的青稞田四周,不见一间房舍,静谧、清新的松赞南迦巴瓦山居就安静地立在那里。据说在山居的房间里就能看见南迦巴瓦。
所以,我们决定在拉萨松赞林卡酒店感受一下松赞的企业文化。到得酒店,发现附近有建筑工地,小有些影响心情。好在经理给我们安排的是一套位于一楼的80平方米的花园景观房,正好隔离了不远处工地的噪音,让我们在那宽敞的房间和阳台上享受了泡酒店的一天。
整个酒店的外观和内饰,是藏式风格,但又融合了诸多现代元素,因而给人很接地气的感觉。入住这里,就是一种享受。
这套大大的房间内,除了柱子和横梁均是原木,还有很多墙也都是木制的,原木的自然纹理清晰可见,漆成深棕和浅棕色。而家俱也基本是原木做成,适当地做了一些雕刻,虽不繁复却很有艺术感。而这些家具的画龙点睛处,则在于家具上的金属配件,花纹非常典雅。整体内饰给人返朴归真、自然清新的感觉。
在布局上,大大的客厅和书房用一个吧台隔断,可以自己磨咖啡豆煮咖啡喝,还有其它的饮料。特别喜欢书房的陈设,简洁明快。而洗手台的水盆据说是纯手工敲出来的铜盆,台面也是铜制的。
松赞的确是名符其实的精品酒店,酒店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得很用心而专业,能够感受到设计者和制造者以及服务者所倾注的心血。
听别人说,他家的牛肉汤锅不错,我们当然不能错过。在二楼布置得非常典雅的餐厅用餐,实在是一种享受。向远处看,便可遥望四五公里外的布达拉宫,向内看,那些透着青涩笑容的当地服务生,总是关切的用眼神询问你,有什么需要帮助,非常暖人。
虽然牛肉汤锅有些小贵,但我真的从来没有喝过如此鲜美的牛肉汤呢,这汤像是熬制时间很长的浓汤,稠稠的、鲜美无比的牛肉汤喝一口到嘴里,这舌尖上的体验传递到全身,暖暖的。牛肉的份量挺大,我们都没吃完。
那晚,我在集中供氧(一般的酒店供氧是制氧机,有噪音)的卧室里,睡得特别的好,是到西藏后第一次睡到自然醒,太开心了。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又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坐上酒店送我们到机场大巴车乘车点的小车,我在心里想,再看一眼美丽的布达拉宫,希望有机会去感受松赞特有的“酒店+旅游”的模式,希望能喝一杯拉萨的甜茶……
回来后,我一副懒洋洋的状态,朋友们说我是醉氧,等两天就会好的。其实我知道,我的心其实还流连在拉萨,流连在西藏……
这次梦寐以求的拉萨之旅,只能说是一次走马观花之旅,却万分后悔为什么以前顾虑那么多,没有早一点来啊。此行,我不知我真的看到了多少,记住了多少,又感知了多少,但我知道,这是一次与自己对话的旅行。我的内心告诉我,我需要一次或两次或几次这样的旅行,对于我来说,西藏太有魅力,拉萨是一座特别的城市。
我的耳畔响起仓央嘉措的“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当然,这是传言为仓央嘉措的诗,无法考证)
感谢老杨夫妇搭载我们从索松村到羊湖;感谢自己不惧高反,去了内心向往之地;感谢领导在藏地一直牵着我的手,让高原的“高度”有所降低,完成了这次难忘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