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上)河西走廊篇

标签:
武威雷台汉墓张掖七彩丹霞高县骆驼城玉门关古遗址阳关古遗址 |
分类: 我们的侣行 |
▲从玉门关返回敦煌的路上,几乎没有车辆通行,忍不住坐在马路上,记录下在路上的愉悦心情
▲从青海茶卡盐湖往西宁去的路上,夕阳将大地晕染成金黄色。穿行在这天高路远的“油画”里,这不正是人们向往的诗意般的意境吗?
几个月没有一次比较像样的旅行,对我来说实在有些坐不住了。我思前想后,感觉6月去拉萨旅行既相对安全,也是去进藏的好时机。虽然去过藏东,但我一直非常非常想去圣地拉萨一游。虽然这可能是一次冒险之旅,但对于太想出门和太想亲眼一睹圣洁之光的我来说,不管不顾了。于是,我一拍脑门便订了两张到拉萨的软卧票(平时是根本抢不到软卧票的),决定看着美丽风光去拉萨。
坐火车去拉萨,主要是想欣赏青藏高原的风光。我专门研究了进藏火车时刻表,决定从西安乘火车到拉萨,经过青藏高原最美丽的风光路段唐古拉山时,正好是白天,还希望能够幸运地看到藏地精灵藏羚羊。
接下来开始订酒店。服务生却告诉我,布达拉宫、大昭寺等景点都没开放…….想着好不容易去拉萨,这些经典景点缺席的话,那实在是太遗憾。于是,只得万分遗憾地将火车票给退了。而进入6月,布达拉宫开始限客开放。而此刻,我好像已缺乏勇气进藏了。
果然,6月去了四姑娘山、7月去了塔公草原,我的高反让俺家领导开始反对我去拉萨,害怕我挂了。自己认真想想也是,顶着高反旅行,身体难受着,很难好好地享受一段美好的旅程。
到了暑假,看着圈里好多朋友发青海海西的美片。海西地貌复杂多样,兼具青藏高原、内陆干旱盆地和黄土高原三种地形地貌,是我喜欢的风格,重要的是还有许多色彩斑斓的盐湖,让我有些欲罢不能,我想亲眼去看看。
跟领导一说,对历史人文更感兴趣的他爽快地说,好啊,咱们做一个甘肃青海大环线游吧!
开始做路书。出四川一路向北,经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然后由此进入青海。开始我们做的路书是十天的行程,虽然我们有时间,但我们外出旅行的时间大都不会超过十一二天。一来惦记着家里的外孙,二来我这人恋家,不出门想出门,出了门又想回家。
我反复测算此行每天的行程后,有些倒吸一口凉气,平均每天要行500公里左右。这样的驾车强度,对领导来说还是第一次,难免让人心有千千结,但领导参照了朋友老杨的青海游路书,感觉年轻几岁的老杨能胜任,他也问题不大。后来我想想,如果实在太累,那就审时度势调整时间吧,走出去再说。
走一趟河西走廊,是我们多年的夙愿,这条行程很快被固定下来。后来,领导又提出想走一段青藏公路G109,过昆仑山口往可可西里而去。这个想法,对于我这个年轻老年人却内心尚未退去野性的人来说,点燃了我的激情,我欣然同意。虽然我得抗住这一天基本都海拔4500米左右的地方行驶,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但我没有过多的犹豫。
这样,我们的行程又增加了一天,并将G109放在海西行程中重要位置。
今年的旅行,除了和女儿外孙去川西那次,我们都是两人行,感觉旅行效率更高,更加舒适和自由。因而,这次我们还是决定两人行。此次旅行的困难大于往常,因而我们只告诉了女儿,便悄悄出行,我真的很怕亲朋的过于担忧和提出的友善建议,让我们犹豫。
最终,我们圆满结束了此行十一天、5600公里的甘青大环线。而实际在景区游玩和路上的耗时,比我们在家里计算的理论值耗时更长。一路还是比较匆匆,虽有遗憾,但总体满意度还是比较高,饱了眼福,真正地享受到了在路上的美妙感觉。十一天中,我们只有两顿午餐是正而八经的坐在餐厅里吃(有一次是在高速路上的服务区),其余的日子都是用我们的快餐方式解决,希望能省点时间游玩。
一路风尘仆仆,不难从我们拍下的风景照和打卡照中,看出我们的匆忙,即便如此,在电脑上回看这些如诗如画的美丽照片,也许很多不及在别人家看到的绚丽,但我们还是会心一笑,虽然美景一瞥而过,那真的是我们亲眼所见,那在路上的感觉又美美地浮现在眼前……▲大西北的苍茫辽阔,让人感受到力量之美
虽然这是一次“在路上”的旅行,却是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这样的人生体验别有魅力。
我们选择在9月中旬出发。上京昆高速,在广元上兰海高速,就算进入甘肃了。过了秦岭,感觉青山没有四川那么绿了,民居风格也变了。进入甘肃,高速路上隧道很多,好多地方都是一个接着一个,但车明显比四川境内少了许多,行驶起来让人轻松不少。
过了天水,太阳才明晃晃地来欢迎我们。这第一天虽然是赶路的节奏,但我们还是游览了领导向往已久、位于礼县的三国蜀汉遗址——祁山武候祠。
▲祁山武侯祠
走进祁山武候祠,尚能观其依山就势修建的城堡的险隘。堡下有按原貌新修的砖城门,高大坚固,入城后沿小径蜿蜒而上,道两旁松柏遮荫。峰顶平坦如坻,古木森森。这里确是进可攻,退可守,一片富庶之地的军事要塞。
第一天驾车714公里,宿甘谷县。
第二天晨起,一身酸痛,那是头一天坐车的后遗症,心想,才起步,这身体吃得消嘛。后来发现,人的适应性也是蛮强的。
今天,将进入河西走廊,一边在手机上听关于河西走廊的介绍,一边欣赏沿途风光。连霍高速有一段路在修路,有几十公里改走国道312,正好感受河西走廊的东部起点乌鞘岭之壮美。
河西走廊是一段沿祁连山山脚分布,长约1000多公里,宽十到百公里不等的堆积平原。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古凉州、雍州的属地、治所所在地,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自古以来,这里是富足之地,更是兵家必争之地。
我们从河西走廊的东部起点乌鞘岭向西而行,感受其历史的悠久、文化的厚重。
当我们到达武威时,才下午四点钟,赶紧往国家4A景区——雷台汉墓而去。武威雷台汉墓,为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因出土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而闻名。
▲东汉铜奔马,象征着中原王朝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马踏飞燕)
雷台汉墓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及左右耳室各三处,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漆、石、陶等珍贵文物。其中出土的铜器铸造最为精致的是铜车马仪仗队,而工艺水平最高的是一匹铜奔马,高34.5厘米,长40.5厘米,后腿右足踩一飞鸟,三足腾空,长尾翘举,被定为国家旅游标志(原件存于甘肃省博物馆)。
这天宿河西走廊中心城市武威。
第三天一早,我们从武威出发,游览国家5A景区——张掖七彩丹霞景区。
▲前往七彩丹霞景区的高速路上,明长城从窗前掠过。虽然经过600多年的风雨浸润,却依然巍峨屹立,心中不由升起一股自豪感
到得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正好中午12点过,是一个很不适宜拍照的时间,但亲眼所见这闻名遐迩的大范围七彩丹霞地貌群,还是令人惊叹不已。
进到景区,坐上景交车,一个站点一个站点的停留,欣赏、打望这些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的丹霞地貌,有红色、黄色、白色、绿蓝色,色调,有顺山势起伏的波浪状,令人眼花缭乱,晃如来到另外一个世界。



▲亲眼目睹这彩色的世界,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而后,我们赶到高台县骆驼城遗址探古寻幽。感谢高德地图,将我们准确无误地带到高台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骆驼城乡永胜村西,让我们一睹这1700多年前的北凉都城的昔日风采。
骆驼城遗址分为南、北两城。南北二城蝉联,瓮城、角墩、腰墩保存完好,是国内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唐古代文化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温暖的阳光洒向骆驼城古遗址,让它拥有了超凡脱俗的美丽
我也算跟着俺家领导去拜谒过不少古城古遗址,但这座古遗址目前尚留存下这样的规模,还是有些惊到我了。我们流连于城池内外,感受着每一道缺口、每一处凸凹处所经历过的风雨洗礼,战火雕凿。
披着落日余晖,我们来到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嘉峪关。此刻,正是欣赏关门的绝佳时机,遗憾的是景区刚好关门。我们忍不住追着落日,想看一眼嘉峪关关门和悬壁长城,终因景区都已闭门谢客而无获,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虽然没进到景区里,但我们弄清了次日要游玩的几处景点的地理位置和开门时间。▲将相机伸进嘉峪关景区的铁栅栏,远远地拍一张被落日余辉染红的嘉峪关关门
今天这一路走来,又有在新疆行路的感觉了,大漠孤烟、旷景无限。今夜宿嘉峪关市。
第四天早餐后,我们便直奔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嘉峪关。虽然我们很早就来到景区,游客已经不少,由此不难看出人们对河西走廊的热情。但这天上午天上乌云密布,更显嘉峪关沧桑之美。▲在嘉峪关远眺巍巍祁连山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嘉峪关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美誉。
嘉峪关的雄壮和美丽,让我们折服,唯有慢慢看,细细品,感受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站在城楼上,远眺朦胧的祁连山雪峰,耳畔响起暑假陪外孙念过的王之涣的名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意这景,在这里对上了。
驱车十多分钟便到了长城第一墩,它是明代万里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距关城7.5千米,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80米高的悬崖之上。
而后,我们又驱车至相距不远的悬臂长城景点一游。悬壁长城在黑山峡谷的北面,为南北走向,城墙陡峭直长,气势雄伟,垂若悬臂,有“西部八达岭”之称。
我们原以为这是一段比较原生态的长城,因而抱有极大地兴趣登长城。来了后发现其“野”性不足,我只象征性的爬了一段长城,因为实在太陡,领导倒是“蹭蹭蹭”地登上了顶,只是后来两天直呼腿不得力。
游完嘉峪关,我们便赶往河西走廊的最后一站——敦煌。在敦煌,值得一游的地方实在太多,我们在敦煌住两晚。
到达敦煌入住酒店,在前台拿到酒店帮忙订的《又见敦煌》演出票,调整心情,早早地用餐后便前往演出地。
很多朋友都向我推荐过《又见敦煌》室内情景体验剧。也许是我第一次看“又见”系列剧,被这种情境融入的方式所震撼。从进到演出场地开始,我便内心激荡,满含热泪。
▲多元的表现形式,让观众感动于古老的丝绸之路,感动于璀璨的人类文明
来敦煌,参观莫高窟肯定是重要的节目。夏天才游了敦煌的博友葱,早早地告诉我务必要买A票,因而我一直关注着订票事宜。感觉进入九月后旅游热降温了,A票貌似不太紧张,想着出发前几天再订吧。
当我们定下出发日期后再订票时,我们到敦煌的这一天已没了A票,但我仍然天天刷订票官网,期待着有人退票补位。出行的第二天, 我见A票无望便定下B票。待我第三天再刷官网时,看见那天有27张A票,我赶紧订票。被告之当天不能重复订票。我立马退掉B票,再回头订A票,三四分钟时间,A票只剩下一张。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一番折腾,我们还是只能持B票参观。我们订的是上午10点的票,到得停车场,但见人和车那个多啊,而现在还只是平时接待量的50%,可以想象,参观莫高窟有多难。
▲虽然莫高窟对外开放的窟很少,到此一游,深深地被艺术的魅力所征服
在电视和别人的相机里无数次见过的莫高窟景区,当真正身临其境时,真的为这个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惊叹不已。
莫高窟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00多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000多尊。
▲莫高窟主要景物——九层楼
我们的B票只能参观4个窟。随着人流,我们一面排着队一面听着讲解员的讲解,然后走进每个窟参观,同样的排着队参观。这样的参观,也就是现场感受气氛的参观模式,虽然只有一瞥的功夫,但还真的与影像里看到的有所不同。在参观的4个窟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第148窟。
莫高窟第148窟洞窟形制属于涅槃窟。该窟建于盛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洞窟是陇西望族李大宾所建,后经晚唐、西夏、清代重修。
洞窟主室平面呈长方形,洞窟中央佛坛上塑有释迦牟尼涅槃像。这尊涅槃像头南脚北,面向东方,右肋枕手,累足横卧,身长14.40米,从体量上对比是莫高窟的第二大涅槃像。第148窟的各经变画内容丰富、绘制精细,所描绘的建筑构图复杂,背景山水透视关系处理技巧成熟,敷色浓丽。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艺术享受。
莫高窟参观毕,我们赶紧往玉门关遗址景区而去。从G215拐上S303后,而车辆却异乎寻常的少,常常开好几公里都见不到一辆车,笔直的马路向无限远的前方延伸,五六十公里的途中根本不见人烟,心中一直念叨着王之涣的绝句“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S303行驶,仿佛又行进在新疆广阔无垠的戈壁、沙漠,只是车流量更小,更见不到旅行车,这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色,让只有我们两人的路上,我有想尖叫、想拥抱大地的冲动,因而在来回的路上,我都要求司机停车,拍下我在路上的激情和奔放。此行,不就是一次在路上的旅行吗?▲行驶在这天高路远的马路上,有想飞的感觉
到得玉门关遗址景区,正好两点,人不多,我们正好吃点干粮,坐两点半的景区交通车开始游览。▲这“玉门关遗址”几个字,迅速将人带进历史的长河中
玉门关遗址景区共有三处景观供游客参观。我们首先观赏了汉长城遗址(有很多段未对游人开放)。汉长城墙体堆筑于戈壁及砾石丘陵之上。因风雨侵蚀及山洪冲刷,墙体风化坍塌成丘状土垄,两侧坍塌形成斜坡面,有的残高只有1米左右,但古遗址的魅力还是深深吸引着人们前来拜谒,见证历史。
▲在汉长城遗址,我深深地被其独特的魅力所折服
而后,我们来到大方盘城遗址,是汉代“昌安仓”遗址,位于小方盘城(汉玉门关)北约10公里处, 因比小方盘城大,故名大方盘城。
据考证,此城建于汉代,是一座储备粮秣的仓库。城为夯土板筑,呈长方形,东西长132米,
南北宽17米,残垣最高处6.7米。只能看看外观的我们,为了对有历史表达敬意,我们绕城一圈。
最后,我们再消消停停地游览玉门关遗址(小方盘城遗址)。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小方盘城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小方盘城关城全用黄土夯筑而成,面积约600多平方米。游走其间,想象着汉代时期这里作为重要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的繁盛,体味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故事。
▲在玉门关遗址(小方盘城遗址),想象着这里曾经作为重要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的繁盛景况
▲站在观景台上,疏勒河的对岸,却是一派久违了的郁郁葱葱的景色,与我们脚踏和触目可及的戈壁、砂砾之地形成极大反差,是不是真的意味着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啊……
当我们结束玉门关遗址景区的参观和又一轮的大马路上摆POSE后,来到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已是晚上6点半了。本来,此刻游览鸣沙山是最佳时间,正好爬到沙山山巅观壮美落日,不知是不是因为在撒哈拉沙漠观赏过完美的落日和日出,或者是这天太阳把人要烤干的节奏,如果不是领导坚持,我真的都不想进到景区里去了。
▲真没想到,敦煌鸣沙山离城市如此之近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距敦煌5公里,离城市如此之近,也是我未曾想到的。出敦煌城向南,一眼就能看到连绵起伏的敦煌鸣沙山。鸣沙山全由细沙聚积而成,沙山形态各异。
进到景区,虽然算不上人山人海,但人和骆驼的数量还是很大,还没到沙山跟前,骆驼身上散发出的异味和便便味,便飘了过来,让游览兴致打了折扣。
▲游人星星点点的坐在沙丘上等落日,瞬间忆起我们在撒哈拉沙漠安静等待落日的情景
已经非常疲惫的我们,选择了踩着软绵绵的沙子往月牙泉而去。景区里大部份人都聚到了山巅等落日,月牙泉边倒还比较清静。细细观之,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边已建起了亭台楼榭,再加上起伏的沙山,清澈的泉水,景致还不错。不得不感慨,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有了“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现在想想,没爬到沙山山巅静观日落,还是有点遗憾,只是的确体力不支了。
当我们回到酒店,已九点过了。这天虽然行车仅210公里,步行却两万多步,感觉像是累成了狗。
停罢车,简直不想再动的我,还是来到了距酒店600米的靖远尕六美味羊羔肉店外买餐食,其实,这次我们是一不小心就追了这个西北民间菜的网红餐厅。前一晚是酒店前台服务生推荐的这家餐厅,我过去一看,才五点过一点点,餐厅门外排号的已经有很多人了。
我赶紧到大堂找到老板娘,一阵好话,她才给我开了方便之门——直接点餐打包带走。前晚吃了他家招牌菜之一的白条羊羔肉,今天则要他家绝对招牌菜的孜然羊排。
▲具有治愈性的孜然羊排
将菜打包回酒店,我们坐在房间宽敞的落地窗前,啃着鲜香美味的孜然羊排,喝点啤酒,第一次体会到舌尖上的美味竟有如此神奇的治愈性,孜然羊排全部下肚,我顿觉疲惫离我远去。不得不说的是,这真是一家名副其实的网红餐厅,不仅味美,而且份量足,是我迄今为止吃过的最好吃的孜然羊排。
从武威到敦煌,这是一段寻寻觅觅的跋涉。在敦煌住了这一夜后,我们将结束甘肃探古寻幽之旅。
第六天,我们先游览在敦煌的最后一站——敦煌阳关景区后,将进入柴达木盆地。
阳关景区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阳关和玉门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名扬中外,情系古今。两者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是丝绸之路上敦煌段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途经驿站,通西域和连欧亚的重要门户,出敦煌后必须走两个关口的其中一个。
▲阳关——汉时西北边陲长城防线上的著名关隘,中国通向西域、中亚的西大门之一
阳关古塞建在荒漠之中,考古学家研究发现,阳关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要地势。 如今,阳关古遗址,我们只能看到一石一碑,只能从其地势和一石一碑中体味其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血雨腥风和刀光剑影。
▲快到阳关景区时,出现“沙漠绿洲”
在快要进入阳关景区时,突然,在戈壁大漠深处,眼前却出现了绿树成荫、小溪流淌的景象,这是一个有不少人户居住的地方,感觉很像南疆伊犁河谷那一带的景致。游完阳关古遗址后,我们专门车停路边买香瓜,感觉是到了沙漠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