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选票还是火车票,这是一个问题 王石川

(2012-01-16 23:17:56)
标签:

杂谈

选票还是火车票,这是一个问题

       四年一次的对决,马英九笑到了最后,但不是完胜。

虽然领先了蔡英文近80万张选票,但51.6%的比例较之四年前降幅明显——2008年,马英九以58%击败谢长廷42%,领先谢长廷200余万张选票。而在立委选举中,国民党虽然过半,但马英九将遭遇跛脚角色。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双英相会中,蔡英文赢得45.6%的选票,不仅稳住了民进党42%的基本盘,还增速明显。透视此次选举,人们原本以为宋楚瑜的参选将对马英九的连任增添不少变数,从结果看,宋楚瑜2.8%的选票意味着亲民党愈加边缘化。

      回望2008年大选,与其说是马英九击败了谢长廷,不如说是马英九的清廉击败了陈水扁的贪腐,失望而愤怒的选民,用选票狠狠惩罚了民进党。而对这次马英九胜出,有台湾政论家认为,马英九的胜选,不是老百姓喜欢他,而是老百姓对民进党,对蔡英文不放心。马英九成功连任,确实得益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带来的红利,得益于他给台湾民众的和平许诺和经济发展愿景。正如马英九在获胜后感言,这是追求清廉、繁荣、 和平的路线的胜利。这次的选举,台湾人民给了他一个明确的信息,就是沿着清廉、繁荣和平的道路走下去。

      马胜了,蔡输了,但耐人寻味的是,无论是马英九还是蔡英文都认为这是台湾的胜利,比如马英九说,这不是他个人的胜利,而是台湾人民的胜利,而蔡英文在承认选举失败,宣布辞去民进党主席的同时,还希望马英九往后四年“倾听人民声音、用心执政,用公平照顾每一个人民”。而上次谢长廷败选,同样感言,“这是我个人的挫折,不是台湾主体性的倒退,是民主的结果,不是民主的失败。”“今天请不要为我哭泣”。无论谁赢得大选,台湾人都是最大的赢家,因为这是台湾人自己的选择,是票选的结果,是民主的见证。

      有了选票,既可以把喜欢的政治人物送上大位,也可以抛弃曾经的民主英雄,把他送进监牢;有了选票,老百姓就能体验“人民最大”的尊严,像呵斥儿子一样呵斥领导人;有了选票,就不是屁民,而能天天享受领导人拍马屁,即便被拍还可以说三道四,得寸进尺;当可以用手投票时,用不用脚移民就无关紧要了;当有了选票,何须为火车票发愁?

      也正是因为需要老百姓手中的选票,候选人才懂得谦卑,见人就得九十度深深一鞠;候选人为了多拉一些选票,哪怕握手握得手受伤,也不能抱怨;还得风餐露宿,吃盒饭,自己掏腰包,正如马英九所称,“如果人人都在想吃国家、拿国家的,这个国家怎么会好呢?人人都想贪污、腐败,这国家会强大吗?我走到哪里,绝对拒绝招待。我走到哪里吃自己用自己的,坐你的汽车给车钱,住你的旅馆给你旅馆钱,吃你的饭给饭钱,绝对不沾国家一毛钱。”也正是因为老百姓有了选票,官员才不敢颐指气使,不能贪污腐化,否则你就是民主之耻,全民公敌,就会让儿子跟着遭罪。值得一提的是,日前陈水扁高调奔丧,但此次其子陈致中仍落选立委,当是其贪腐后遗症。

     民主,也许不能选出最好的领导人,但绝对能选出最不坏的领导人。有了民主,哪怕你胜利当选了,也只能“只高兴一晚就好”;哪怕你击败了对手,你也应该尊重对手,并且“对于在选举过程中,来自于民进党和亲民党对于自己执 政缺失的部分,进行仔细的检讨”。因为如果你得意忘形,你下次必将滑铁卢。台湾这次民主选择,让人看到选举与公民素质并没有太直接的关联,当一名基隆的毒品通缉犯宁可被抓也要行使自己的投票权利,告诉人们票选的魅力;票选有力量,民众才珍惜手中的选票,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投票。而这次选举,也证明了民主能够逐渐完善,比如,在选举中,曾经被当做工具的悲情牌,族群分裂不见了,那种暗箱操作也不见了,民主本身就具有自我净化的能力,不能因为选举会带来乱象就否定选举,就污名化选举。

      台湾此次选举的意义还在于,它让对岸的民众在思索。有网友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你排在队首,我排在队尾,而是你在排队投选票,我在排队买火车票。虽带有调侃的意味,但闻者甘苦自知。其实,也许不必过于悲观,正如学者崔卫平所称,即使手中没有选票,你也不是完全没有选择。不能选一个领导人,但是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尊严、富有理性和有责任感。你有自己的眼睛,有自己的口与心,有自己的立场和判断。中国的未来,不可能离开你脚下的道路。

      台湾这次选举就要画上了休止符,但它传递的信息,它重申的常识,它所来到的心理冲突都不会随风而逝。当我们在排队买车票的时候,也不妨多想一想美丽而遥远的选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