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脊梁”评选,又一个牙防组认证?

(2011-07-18 10:49:51)
标签:

杂谈

“中华脊梁”评选,又一个牙防组认证?

2011-07-18
时代商报


  日前,倪萍、田华等人获评“共和国脊梁”功勋人物、杰出人物等称号。倪萍表示,“共和国脊梁”活动没收任何费用。而此前,有网友曝“中华脊梁”评选需缴9800元。主办方表示,此“共和国脊梁”非彼“中华脊梁”,但两“脊梁”有共同主办方。(7月17日《新京报》)

  倪萍获得“共和国脊梁”余波难平,事件越发显得诡谲,也越发让人疑惑。如果说,“共和国脊梁”这一称号,是评选单位馈赠给倪萍的,是冲着倪萍的名气派送的,倒也无妨,于倪萍而言,也算有些无辜。如果是花钱买的,倪萍还能抽身而退吗?

  倪萍已经否认缴纳9800元钱,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即相关单位拉倪萍“入伙”,是拿倪萍等名人当托,倪萍等名人也许不用缴钱。正如有网友所称,在颁奖过程里,先找倪萍、田华、张继钢、李双江、刘兰芳、李燕杰等这些托,来站台撑场面,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也能提高这项颁奖的含“金”量、含“名”量。也许这是推测,但值得深入挖掘。

  不管是什么原因,花钱买名誉、给钱就发奖,都不正当,也不可信。遗憾的是,放眼现实,花钱买荣誉,给钱就发奖,就送名誉,何其之多?一个图名、一个图利,双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的现象,大肆存在,广为人知。比如多年前,为人哂笑的“英国剑桥世界名人榜”,只要交钱就能上,一些急于出名的准名人,爱慕虚荣,甘愿上当,买个称号后,大肆吹嘘,招摇撞骗。也许进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榜”太容易,进的人也太多了,“英国剑桥世界名人榜”已经成了过街老鼠,为人鄙薄。但是,现如今,一种新型的敛财方式出现了,某些不合理的评奖就是。

  一位朋友向笔者透露,他曾经收到无数邀请参与评奖的传真和邮件,行文方式一模一样,只是每次的噱头不一样。典型特征:1.格式红头文件,目的是让收件人觉得这是国家行为;2.会议地点都是在具有政治形象的地方或北京知名酒店;3.主办单位一律是国家部委或暗示是其直属机构;4.承办单位是莫名其妙的,但这才是真正牵头的;5.开户银行户头名称可能和承办单位是一致的,可能是某某文化传播公司;6.这些批发牌证的“单位”基本上都在北京。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这类评奖不管挂靠什么名头,依附什么机构,无论说得多么舌灿莲花,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蛊惑你缴钱,只要缴了钱,基本上拿奖无虞。

  这类操作方式,不免让人想起臭名昭著的牙防组认证。牙防组是卫生部的一个下属机构,用一张桌、两个人,通过违规认证,忽悠了13亿人。比如,“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这句牙膏广告一度让人耳熟能详,其实是伪认证。最可鄙的是,牙防组“左手拿钱,右手发证”,只要牙膏企业给钱,它们就啥证都敢认。两厢对照,一些评奖组委会,多么像牙防组,只要给钱,啥称号都敢给,连共和国、中华、连脊梁都敢给,何其可笑、可怕?

  在舆论的口诛笔伐之下,卫生部撤销了全国牙防组。但是,此牙防组寿终正寝了,还有多少个“牙防组”招摇撞骗?其实,在其他领域,“牙防组”不仅没有死亡,反而活得更好。即以乱象纷呈的评奖为例,评奖组委会泥沙俱下,以敛财为目的,但很火,谁来管一管?而且,一些评价机构依附着正规的政府部门,这些部门是不是难辞其咎?如果不监管好相关部门,那么评价乱象就很难消除。

  

  ◎王石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