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哀悼舟曲,尊重生命已形成制度性安排

(2010-08-16 13:48:20)
标签:

杂谈

哀悼舟曲,尊重生命已形成制度性安排 
 
 王石川
 
现代金报

   

    8月15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全国举行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为遇难同胞举行全国哀悼活动,这是以国家的名义,向每一位不幸遇难的同胞表达哀悼。这是国家的最高礼遇,是最庄严的仪式。“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举国哀悼,既见证了国家对逝者的祭奠,也诠释了国家对生者的告慰。

    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顷刻间使整个舟曲遭遇灭顶之灾。截至8月14日16时,泥石流灾害致使1239人遇难,505人失踪。每一条生命的猝然远去,都深深刺痛国人的心灵。

    两年前的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痛全世界,时隔一周,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而举行的全国性哀悼活动,也是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罹难同胞降半旗志哀;今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以猝不及防的方式再次震痛国人,又是时隔一周,4月21日,以国家的名义,为遇难同胞举行全国哀悼活动;昨天,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的第八天,全国哀悼活动再次庄严举行。这表明,国家对生命的尊重已经形成了制度性安排。

    如果说,2008年的哀悼日是一种突破,是对国旗法条款的激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第二款明确写道,“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上一次的举国哀悼是一种自觉,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众望所归,是政治文明的制度结晶;那么,这一次、这一刻,我们分明读出了更深沉的价值——那就是,我们读出了国家对生命的尊重,也读出了一个国家的坚强和自信——举国悲伤的背后,站立着公民尊严;每个公民的背后,站立着整个国家。国家对生命的尊重,不是心血来潮式的一次突击,不是浮光掠影式的点到为止,而是凝聚着深刻的制度性安排,这,无疑让人更为感慨和欣慰。

    显然,支撑国家哀悼的制度性安排,是融入国家血液的生命至上理念。我们记得,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再到舟曲泥石流,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国家就集结各种力量加紧救援,“第一还是救人”,“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要切实解决好灾区学生复课问题”,“要加强对次生灾害的预防”,“第一就是救人,要继续全力搜寻幸存者,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救援大军不分昼夜地搜救,更进一步强调了尊重生命的深刻含义。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国家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才能唤起国人抗灾、重建家园的决心和信心,从而激发国人的向心力和创造力,才更能提升国家的文明指数和推动政治进步。让我们向每个逝者默哀,向生者致敬,让我们一起期待每个公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一起期待公民的各项权利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捍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