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撕书比“撕”人好
(2010-06-11 08:28:14)
标签:
杂谈 |
特约评论:撕书比“撕”人好
作者:王石川(媒体资深评论员)
如果说高考是中国孩子的成人礼,那么撕书则是成人礼这个仪式中的一则花絮,它浪漫中带有血色,喧嚣中带有决绝。表面上看,这则花絮可有可无,实际上不可或缺,它隐喻着一种彻底的告别。
在当下,虽然我们已经进入大众教育时代,迈入大学门槛并不太难,但高考仍被赋予了太多的符号和价值,对孩子来说,这是不能承受之重。
可以说,层层压力之下,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孩子。高考结束了,适当宣泄一番比憋在心里强,隐忍不发,他们迟早会憋出病来,这远比撕书可怕。
当然,撕书也许不是宣泄的最好选择,但在没有更好的宣泄方式之前,在心理救济尚处于缺位的语境中,在全社会给孩子的压力没有降温之前,撕书称得上次优选择,因为人人皆有书,撕之便捷、成本低廉。
再说,放眼当前的教科书,说得刻薄些,有的书价值不大,撕了并不可惜。当然,孩子惟一应该感到愧疚的是,他们潇洒地一撕,然后用力地抛洒,落片纷飞,纸屑遍地,给保洁员增加了工作量,他们需要在内心里向保洁员说声对不起。
http://news.rednet.cn/c/2010/06/10/1979526.htm
为红网配的短评
作者:王石川(媒体资深评论员)
如果说高考是中国孩子的成人礼,那么撕书则是成人礼这个仪式中的一则花絮,它浪漫中带有血色,喧嚣中带有决绝。表面上看,这则花絮可有可无,实际上不可或缺,它隐喻着一种彻底的告别。
在当下,虽然我们已经进入大众教育时代,迈入大学门槛并不太难,但高考仍被赋予了太多的符号和价值,对孩子来说,这是不能承受之重。
可以说,层层压力之下,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孩子。高考结束了,适当宣泄一番比憋在心里强,隐忍不发,他们迟早会憋出病来,这远比撕书可怕。
当然,撕书也许不是宣泄的最好选择,但在没有更好的宣泄方式之前,在心理救济尚处于缺位的语境中,在全社会给孩子的压力没有降温之前,撕书称得上次优选择,因为人人皆有书,撕之便捷、成本低廉。
再说,放眼当前的教科书,说得刻薄些,有的书价值不大,撕了并不可惜。当然,孩子惟一应该感到愧疚的是,他们潇洒地一撕,然后用力地抛洒,落片纷飞,纸屑遍地,给保洁员增加了工作量,他们需要在内心里向保洁员说声对不起。
http://news.rednet.cn/c/2010/06/10/1979526.htm
为红网配的短评
前一篇:为什么一利用价格杠杆就要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