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影帝非发改委官员莫属
(2009-06-02 08:24:11)
标签:
杂谈 |
本年度影帝非发改委官员莫属
王石川
油价到底涨还是不涨近来一直是个热门话题,“犹豫” 了一个多月后终于在昨日有了定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昨日宣布,决定自6月1日零时起将汽、 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400元。(6月1日《燕赵都市报》)
http://finance.sina.com.cn/ chanjing/b/20090601/ 06116286203.shtml
油价上涨了!这是一则让人猝不及防的消息(当然对决策层来说, 也许一点也不突然,因为原本就是按部就班)。之所以说是猝然, 是因为日前国家发改委官员还信誓旦旦地称,近期不会上调油价。 哪知,话音未落,言犹在耳,发改委突然出其不意, 昂然将油价每吨提高400元,更让人无语凝噎的是, 已有专家迫不及待地跳将出来称,此次油价仍然未调整到位。
涨还是不涨?这仿佛比哈姆雷特之问还要吊诡和暧昧。前段时间, 深谙本土语境和垄断巨头习性的民众已有不祥的预感, 深感油价要上调,一时不安之情溢于言表, 而坊间关于油价上调的风声也此起彼伏。一个最可靠的说法是, 上月28日发改委就要调高油价。在满城尽说油价涨之际, 记者求证于发改委官员,得到的回答是, 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明确表示说近期不会上调油价。
尽管如此,坊间仍有些许疑虑,直到相关官员再次出面“安抚”。 据报道,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称, 国内油价的调整不会太频繁,调价要根据宏观经济综合考虑, 国内油价不会简单的参考22个工作日的时间。 中石化系统一位人士甚至明确告诉记者, 国家发改委并没有说过了某个价格就一定要涨价, 这只是个前提条件,可以考虑涨价,不代表一定涨价。 在这种情境中,涨价的风声终于消停了,车主也终于可以如释重负, 睡个囫囵觉了。
哪知,诸如此类的言辞多像是一场煞费苦心的遮掩啊。 在这样不动声色又惟妙惟肖的表演中,观众上当了,车主受骗了。 原来这是一个表面上洒上几滴蜂蜜的黄连水和迷魂汤。真真假假, 虚虚实实,以假乱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装模作样,煞有介事, 不动声色,出其不意,致命一击, 如此手段简直让古代的三十六计自叹弗如。因此,笔者坚决地倡议, 本年度影帝非发改委官员莫属。
这是自摆乌龙还是阳光下的蓄谋,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权力一旦出尔反尔,甚至撒谎,民意必然不明真相, 不明真相的民意必然有被愚弄之感。5月31日晚, 笔者知道油价上涨的消息时,正在打的,当时, 的士司机接了一个同事(或朋友)的电话,电话中,司机骂骂咧咧, 大声嚷道:不是说不涨了吗?咋又涨了?这不是忽悠人吗? 早知道我就加满油了……然后说出一串国骂。毫无悬念的是, 网民在知道油价上调后也是一阵强烈的反弹, 各种质疑和谩骂一时滚滚而至,把矛头纷纷指向发改委和垄断巨头。
其实,油价不是不能上涨,但上涨亦需有道。其一、 不能跟涨不跟跌,不能选择性失明,国际油价上涨时急咻咻地涨, 国际油价暴跌了,却视而不见,或者如乌龟般磨蹭。即便按照规定: 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 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但一些巨头为涨价偏偏无视于此, 或刻意曲解。其二、不能以辟谣的方式否认油价上调, 如果要调整油价就按照既定条例调整,而不是王顾左右而言他, 甚至明明蓄谋涨价却否认涨价,这样的做法就是拿民意当猴耍。 当然,油价调整事关敏感,不能小觑,但即便如此, 相关部门和官员可以回避是否调整,完全不作声、不表态, 但不可以假乱真,调戏民众。
去年两会上,政协委员在讨论政府机构改革时, 时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的李金华,直言不讳地称: 把改革放在发改委,是不合适。本来发改委就是机构改革的龙头, 最需要改革的就是它,它去牵头搞机构改革,这个怎么可能呢? 诚然,如果出尔反尔,这样的部门必然透支公信力, 激起舆论的反感和逆反心理,这样的部门的确“最需要改革”了。
王石川
油价到底涨还是不涨近来一直是个热门话题,“犹豫”
http://finance.sina.com.cn/
油价上涨了!这是一则让人猝不及防的消息(当然对决策层来说,
涨还是不涨?这仿佛比哈姆雷特之问还要吊诡和暧昧。前段时间,
尽管如此,坊间仍有些许疑虑,直到相关官员再次出面“安抚”。
哪知,诸如此类的言辞多像是一场煞费苦心的遮掩啊。
这是自摆乌龙还是阳光下的蓄谋,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其实,油价不是不能上涨,但上涨亦需有道。其一、
去年两会上,政协委员在讨论政府机构改革时,
前一篇:2009年06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