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的哥的过劳死和一个体制的僵而不死

(2009-05-19 20:31:02)
标签:

杂谈

一个的哥的过劳死和一个体制的僵而不死
王石川


前日深夜1时30分,的哥兰礼德在工作了10小时后,拖着疲惫的身体踏进家门。90分钟后,这个汉子意外猝死在床。前一天,因与搭档轮换白、夜班的缘故,兰礼德连续工作了近24个小时,被亲属和好友认为是其离世的直接诱因。许多认识他的人都抱憾“他是活活累死的”。(见19日南方都市报)
http://epaper.nddaily.com/I/html/2009-05/19/content_796173.htm


正值壮年的兰礼德悄然离开了这个疲惫的世界,他的猝然离世,宣告了一个家庭的破裂,留下了孤苦无助的妻子、已过古稀之年的父母和快要参加中考的儿子;同时,他也以生命的代价,再度宣告了过劳死的残酷与真实。是的,即便胆似铁打、骨如精钢,谁又能受得连续工作23小时的“折磨”?


说到过劳死,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可以说,过劳死是这个时代的征候。正如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迎生所称,“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快速转型时期,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失范’,导致包括‘工作压力猝死’现象在内的各种不利、负面情况的加剧。” 在这一语境下审视过劳死,我们就会发现,过劳死现象只不过是这个如陀螺般飞速运转的时代的一个附生物。


数字显示,我国亚健康人群发生率在45%—70%之间,发生年龄主要在35—60岁之间。而一项关于京沪穗鹏四城的压力指数排名是:上海67%,深圳64%,广州46%,北京45%。也正因如此,钟南山院士在一次讲座上如此感叹,我们40岁以前是以命博钱,40岁以后是以钱买命。遗憾的是,这名的哥在“以命博钱”的年龄失去了生命,他连“以钱买命”的资格都没有,这是多么残忍。


放在失范的社会快速转型时期这个大背景下,过劳死委实是这个时代的隐痛,但具体到的哥这个群体,又有着具体而微的背景,换言之,兰礼德的死早就埋下了伏笔。据悉,在东莞,每天的哥必须挣600元才能保本,即每人每天承担的月租、油钱、维修费和生活费最低限度是300元,而兰礼德当天晚上生意不好,只跑了250元,这让他很焦虑。事实上,兰礼德背后逶迤着一组像他一样疲于奔命的沉重背影,数十位湖北籍的哥在采访中,不断抱怨生意不好做、压力大,希望有关部门能关注的哥群体的健康。


由此便延伸到另一个命题,这些席不暇暖的的哥,终日营营,到底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如果没有旱涝保收的出租车公司在背后“鞭打”,他们还须如此卖命地奔波吗?去年年初,广东政协委员孟浩建议取消出租车公司,他的理由是,出租车公司在经营并管理出租车的问题是“这也收钱、那也收费,盆满钵满利益多”;出租车的“买断”者和承包者在出租车的运营上是“拼死拼活、起早贪黑地工作,但还是难养家”。如此看来,兰礼德以生命的代价证明了取消出租册公司的必要性,也证明了减轻出租车司机负担的迫切性。


取消出租车公司,天塌不下来。这样一个僵而不死的陈旧体制,早已激起了坊间的厌烦,而去年一些地方出租车司机通过喝茶或散步的方式,以维护自身权益的例子,足以说明改革乃至革除不合理的体制是多么必要。期待相关部门主动拿出租车公司开刀,莫再等的哥死于非命,莫再让的哥采取其他方式才幡然醒悟。

南都东莞约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