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可考公务员”别异化为陪太子读书
(2009-04-01 21:06:26)
标签:
杂谈 |
“高中生可考公务员”别异化为陪太子读书
王石川
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今日起开始报名, 全省共招聘9600多人。报名工作将持续到4月7日16时, 笔试定于4月26日进行。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 对于考生的学历要求也有所宽松,特别是市级单位的招录, 符合条件的高中生也可报考。(4月1日人民网)
http://news.163.com/09/0401/ 02/55PFSUO10001124J.html
在一些地方公务员招考非本(本科生)、非硕(硕士) 不取的现实语境中,高中生也可报考公务员无疑卓然不群, 它的进步价值在于,一定程度上剥离了对学历的崇拜与迷信, 也更利于实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传统理想, 同时也为那些有相当学力却无学历的高中生提供了一次展示华丽才学 的机会。
然而,与之大异其趣的是,网民表达了讥诮与否决之意。 比如不乏有网民意味深长地说, 哪位大人的公子连大学文凭都没混到?还有网民干脆挑破窗户纸, 言之凿凿地称,就是全民能报考有什么用? 还不是本身定好的那些子弟? 甚至有网民认为这种扩大招考面的做法实际上是敛财。 除却成见和偏见,我们应该笃定地认为, 在没有确凿证据坐视这些臆测的前提下,这些论断颇为武断,疑似“ 诛心之论”,可以说, 这些言论客观上是对一些部门改革招考机制的努力的否定, 会打击相关部门改革的积极性。
笔者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报道提供了一些证据,比如, 高中生可以报考不等于所有的高中生都可以报考, 实际上还是预设了一定门槛,即如规定所称,需“符合条件”, 此外,还有一处细节值得提及,即允许高中生报考的是“ 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有此前提,网民猜测便可冰释, 因为从近年来公务员报考情况来,一些老少边穷地区、 一些含金量低的冷部门往往无人报考。如果放开报考面, 无疑可以有效避免穷地区、冷部门无人问津的尴尬。再说, 举凡一些发达国家,高中生可直接做市长, 我们又何必对高中生可以考公务员充满敌意和排斥呢?
那么,公众是否就不该质疑高中生可考公务员?当然该! 从两方面忖度,公众产生一连串的腐败想象并不偶然。一方面, 公务员考试的确存在腐败事实,一些地方招考公务员, 某一职位预设的招考条件极为宽松,比如专科生皆可报名, 引来传言四起,事后,通过窥测进入最后名单的人员最终发现, 原来这一职位的确为某官员家属量身定做,其他报考者原来是“ 陪太子读书”。另据报道,去年上半年,一份“ 2008年上半年广东省直属监狱单位招录人民警察笔试、 面试总成绩排名”的名单在网上热传。名单中不仅有考生成绩, 还附有哪些考生是谁的亲友,有谁打过招呼等信息。 在146名考生的名单中竟然就有61名考生有“备注”! 由此足以证验公民的腐败想象其来有自,绝非凭空生成。
另一方面,公务员考试有“国考”之誉,被称为“天下第一考”, 其激烈程度早已超过当前的高考,所谓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是毫不夸张,一个职位有数千人报考的状况并不鲜见。 而一旦考上公务员,其背后所衍化的高待遇、高福利让人艳羡不已。 正因为如此,公务员考试受关注度高,牵扯面广, 而且公务员考试是捍卫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基点, 而公务员作为行使公权力的人员,其一举一动代表着政府公信力, 也直接影响着作为受众的公民。 所有这些都必然要求公务员考试必须公开公正公平, 否则必将贻人口实。而公民产生腐败想象尽管有些“不近人情”, 但这种腐败想象既是公民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的一种方式, 也是督促相关部门保证公平公开公正的巨大推动力。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些职能部门不能眼见公众说三道四、“ 胡乱”怀疑,就大呼不公,甚至愤愤不平, 更不能恼羞之余废止高中生报考。 心底无鬼的政府部门是不怕公民说三道四的, 懂得权力谦抑的部门会主动接受公民的真诚监督的。因此,面对“ 高中生可考公务员”的腐败想象,相关部门应该予以正视, 积极加以回应, 最后的做法就是把这些腐败想象当作公民对政府部门的鞭策和监督, 从而切实保证公务员考试公开公正公平, 让这些腐败想象永远停留在想象的层面,否则只会坐实公众的猜测, 透支政府公信力。
王石川
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今日起开始报名,
http://news.163.com/09/0401/
在一些地方公务员招考非本(本科生)、非硕(硕士)
然而,与之大异其趣的是,网民表达了讥诮与否决之意。
笔者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报道提供了一些证据,比如,
那么,公众是否就不该质疑高中生可考公务员?当然该!
另一方面,公务员考试有“国考”之誉,被称为“天下第一考”,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些职能部门不能眼见公众说三道四、“
前一篇:千万富豪破32万人的断想和悬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