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书及其他
(2009-03-19 22:08:30)
标签:
杂谈 |
1、要避免成为枯木,最好的浇灌方式也许就是读点书。到北京以后,陆陆续续买了几十本书,很仓皇地翻过,或者很无情地略过,最近没有买书,和某人聊天时,被问道最近在读什么书,一时错愕,天天读书看报,天天和文字打交道,就是不知道看什么书,或者说就是忘了看什么书。
今日收书如下:
《生死场·呼兰河传》萧红,此书读中文系时已粗读过,被林贤治某文刺激一下,非重读不甘心。
《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作者皆为徐贲
《抹不掉的记忆——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 张广友
《风雅颂》 阎连科 工作以来极其厌恶小说,此书被蛊惑已久,下狠心买下
《常识》 梁文道 香港有几个人的文章不错,比如陶杰
《美国的迷惘——重寻托克维尔的足迹》 贝尔纳—亨利·莱维
《靠不住的历史》 谢泳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陈志武
我是一个比别人慢半拍或者一拍的读者,市面上许多书都已经火了,我仍然没有进入状态,过了好久才恍然大悟,或者仍然没有领悟,不知道这样好不好。
2、对朱清时院士的专访稿上周六终于见报了(http://news.sina.com.cn/pl/2009-03-14/091017406724.shtml),差强人意,在此要特别感谢朱校长和张志辉兄。
3、周一晚到清华听了朝日新闻评论员的一场演讲,再次感到日本人了解中国远比中国人了解日本多得多、深刻得多。遭遇的几个日本人,无论是公使还是秘书,无论是文化研究员还是媒体从业者,对人之谦卑之彬彬有礼简直让人不习惯,但这种谦卑背后是骨子里的自信和从容,甚至生发出一些的强烈气场,则明显让人不寒而栗。
4、“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