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边是故乡沦陷,一面是城市下了“逐客令”

(2009-01-13 08:41:26)
标签:

杂谈

一边是故乡沦陷,一面是城市下了“逐客令”

王石川

 

 

 

“多少都城的外围/多少次擅入都市/像水、血和酒/这些农夫的车辆/运送着河流、生命和欲望/而俘虏回乡/盲目的语言只有血和命/自由的血也有死亡的血/智慧的血也有罪恶的血。”

 

 

这是海子一首诗里的几句,最近重读这首诗,感慨良多,我想起了当下汹涌澎湃的农民工返乡潮,这些农民工有的是完成一次正常的位移——回家过春节,更多的则是铩羽而归——企业倒闭,他们率先成了牺牲品,轻者拿不到血汗钱,重则城市下了“逐客令”,因为受金融危机冲击,他们无业可就,除了离开,别无选择。这一点在曾被称为“打工者的天堂”的珠三角地区尤为明显,比如在东莞,这座有着近千万农民工的城市,最近推行所谓的“腾笼换鸟”的政策,在产业升级的旗帜下,大量淘汰农民工,农民工由此不得不含恨离开。

 

 

日前,有媒体就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刘惠从四川万源龙井扁村到东莞已经11年,跟张发茂、单明香、廖文书一起,四人被誉为村里的四朵姐妹花。十年前当地的一股南下打工潮,带着色彩缤纷的梦想将四姐妹先后吹到了南方,十年后的今天,一场还没弄明白的金融风暴却让四姐妹又重新回到了一个新的选择起点。

 

 

诗人说:“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不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江南三月,这是“芊芊心结,寂寞锁清秋”的萧瑟深冬,城市的背影渐次模糊,当年的姐妹花如今不得不黯然离开这座寄予了她们无数梦想的城市,她们不是这座城市的归人。

 

 

人生就是一个圆,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十年一个轮回,当四姐妹离开东莞的一刹那,心底想必澎湃着汹涌的波澜。尽管有着太多的不情愿,他们还是不得不回到故乡。十年间,这座城市流下了她们的汗水和心血,她们多么渴望成为新市民,然而她们终归是过客,终归回到他们出发的地方。十年过去了,她们容颜已老,青春已逝,故乡也已面目全非,但她们不得不回到这里,因为只有这里能接纳她们。

 

 

但是家乡早已变了模样,现在的家乡还是十年前的家乡吗?一切物是人非,一切面目全非,苍老的不止是容颜,不止是疲惫的灵魂,还有日渐模糊的家乡。在传统文人的笔下,家乡总是诗意的,是温暖的,也是洒满着乡愁的地方。然而,这是一厢情愿的美化,他们回避了久居城市的农民工早已不适应乡村的生物钟了,他们更遮蔽了乡村在一步一步沦陷的残酷现实——其中所隐藏的丑恶和狰狞比城市人想象得还可怕,陈桂棣的《中国农民调查》有详备的阐述。比如我,元旦前回了安徽老家一趟,尽管温情依然,但不得不感叹,一旦离开了家乡,便很难回去了,没有家乡的人是孤独的,回到家乡的人也是孤独的,家乡渐渐让人变得拘谨,尤其悲叹的是,家人向我言及的种种农村乱象,让我悲凉而黯然。

 

 

回过头来说四姐妹,其实,他们的遭遇只是数以百万计农民工的缩影。前段时间,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农民工提前回流量已经占农民工总量的6.5%,换言之,全国1.3亿外出农民工中,目前至少已有780万人提前返乡。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工将无法重回城市,因为城市里已经不再需要他们,或者说,他们已经被“淘汰”,随着金融危机逐渐冲击实体经济,劳动力就业压力空前增大,事实上,这些返乡的农民工是属于“被抛弃的一群”,起码短期内他们无法在城市里就业。尤其可怕的是,这只是刚刚开始,随着实体经济被冲击范围的蔓延,还会有更多的农民工被城市拒绝。

 

 

应该承认,相比于第一代农民工葆有浓郁的乡土情结,新生代农民工更适应城市生活,他们的城市认同超过农村认同,比如刘惠,对于2009年的打算,刘惠肯定地说,“来年不管赚不赚钱,为了小孩上学,还得再回来。”这些农民工为了下一代拥有更明媚的未来,她们不得不停留在城市,但在残酷的现实,这种选择意味着冒险,意味着挣扎。

 

国务院研究室发布《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曾用一系列“最”白描了农民工这个群体———“农民工拿着最低的工资,却干着最重、最苦、最脏、最累、最危险的活,他们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环境差、危险性高的劳动岗位”;与此对比的是,他们“穿最廉价的衣服,用最廉价的商品,吃最廉价的食物,住最廉价的房子”。然而,尽管如此,经济一萧条,最先遭殃的就是这批人;城市管理者在一些高尚的名义下,比如产业升级换代,最先开刀的也是这群人。让这批最直接、最大的受害者,这种所谓的改革理性和制度冷酷,何尝不是管理者的冷酷?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城市的管理者们,能否倾听一下那些边缘群体的心声,能否以制度善意来温暖弱势群体遭遇的寒意,毕竟他们给这座城市做出了贡献。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快乐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拥有/停不下流浪脚步/像叶子随着风飘着/风唱着只属于我的歌……这是属于农民工的悲歌,除了苦涩地吟唱,又能如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