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石川
王石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119
  • 关注人气:6,6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年百万人死于烟草疾病的沉重拷问

(2008-12-08 09:06:54)
标签:

杂谈

每年百万人死于烟草疾病的沉重拷问


(2008-12-08 00:27:26)

□王石川

我国吸烟者总数超过3.5亿,每年有一百万人死于与烟草相关的疾病,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高达5.4亿。不争的事实是,如何规避烟草企业无孔不入地渗透,如何摆脱烟草依赖,乃至如何完成控烟大业,仍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使命。

 

烟草依赖是当今社会日益增长的问题,在亚洲地区尤为显著。

 

12月5日,在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的不懈抗议和舆论的合声质疑下,烟草企业最终集体落选中华慈善奖,让人有些许慰藉。然而,我国吸烟者总数超过3.5亿,每年有一百万人死于与烟草相关的疾病,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高达5.4亿。不争的事实是,如何规避烟草企业无孔不入地渗透,如何摆脱烟草依赖,乃至如何完成控烟大业,仍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使命。(本报今日8版)

 

尽管烟草企业已经落选中华慈善奖,但这只算是阶段性的微小胜利,要狙击烟草行业的强大资本力量,还有多种功课要做。

 

其一,改变畸形的烟草消费文化。根据《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相关规定,烟草企业要在烟盒上轮换使用大而明确、醒目和清晰的健康警语。但是,烟草企业对此不以为然,而烟草管理部门也颇有保留意见。在日前召开的国际控烟大会上,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发言中指出,使用腐烂的肺等图片警示很困难,理由是:中国烟盒上的名山大川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放上难看的图片是“对广大公众的污辱和不尊重”,因此“尽管从法律上、健康上中国不反对,但从民族感情和文化基础上有保留意见”。(见12月4日南方周末)

 

“宁要漂亮的烟盒,不要公民的健康”,这是烟草企业给国外NGO(指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留下的不良观感。显然,要祛除烟草企业的恶劣口碑,就需从规范烟草企业畸形的烟草消费文化入手。

 

其二,减少对烟草利税的依赖。据报道,烟草税收支撑了烟草第一大省云南财政的48.8%,支撑了烟草第二大省湖南的28.9%。再细分到一些地市,烟草甚至成为绝对支撑,贡献了财政收入的六七成。打量这几年的纳税排行榜,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烟草制造业多次是我国第一大税源。风光的背后确实隐匿着可怕的现实。且看我国烟草行业的几个世界第一:烟叶种植面积第一;烟叶收购量第一;卷烟产量第一;卷烟消费量第一;吸烟人数第一;烟草利税第一;死于吸烟相关疾病人数第一。

 

有网友感叹:“烟草税收,割肉补疮。”斯言不谬!据报道,2005年,吸烟导致疾病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总和为2275.48亿至2870.71亿元之间。而2005年烟草工商税收合计约为2000多亿元,烟草致病的经济成本已经抵消了烟草利税收益。

 

其三,让控烟成为全社会的使命。据报道,与3.5亿烟民对应的是,中国的国家烟草控制机构———隶属于CDC的国家控烟办公室,只有8名全职工作人员。国家控烟办公室副主任姜垣介绍了最近半年该办公室的工作进展:卫生部控烟履约研讨会、戒烟门诊培训班等。对于一个只有8个工作人员的机构来说,效率并不算低,但结果,却“很不乐观”。区区8名工作人员,来完成巨大的控烟任务,显然是不可承受之重。

 

根据《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规定:“各缔约方应根据其宪法或宪法原则,在公约对其生效后的5年内,广泛禁止所有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广告法》也明确规定,禁止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发布烟草广告,变相发布烟草广告。但公约和法律遭受了隐性抵抗,一些机构仍然受不了资本的诱惑,而与烟草企业眉来眼去。为此,就需要在落实公约和法律的同时,强化惩戒措施,动员全社会进行控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近日小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